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中“不亦乐乎”的“乐”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6应该读作“ lè”,第四声,指喜悦、快乐。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学而时习之,不是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日常生活中后半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常常被单独拎出来使用,以至于受前半句的影响,很多人不假思索的把后半句中的“乐”误以为是“说”,然后拍拍胸脯:这个我知道,肯定是读“yuè”嘛,中学都学过的,通假字通“悦”的嘛。
其实不然。“说”与“悦”确是古今字关系无误,《说文解字》中只有“说”字没有“悦”字。后世的“悦”在先秦古籍中都写作“说”。查阅《古汉语词典》P363,“乐”字(音yuè)有两条释义:音乐和快乐,并未提及“乐”通“悦”一说,而事实上,“乐”字也并非通假字。
扩展资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论语》开篇第一句,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
朋:同门;一同学习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远方:指遥远的未来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亦乐乎
【原文】1·1 子曰:“学(1)而时习(2)之,不亦说(3)乎?有朋(4)自远方来,不亦乐(5)乎?人不知(6)而不愠(7),不亦君子(8)乎?”
说读yuè 乐读lè 愠读yùn
【注释】 (1)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2)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3)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4)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5)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6)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3解自己。 (7)愠:音yùn,恼怒,怨恨。 (8)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意思是: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o^)┘望采纳
有朋自远方来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6,不亦乐乎?其中“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作“ lè”,第四声,指喜悦、快乐。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意思是学而时习之,不是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日常生活中后半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常常被单独拎出来使用,以至于受前半句的影响,很多人不假思索的把后半句中的“乐”误以为是“说”,然后拍拍胸脯:这个我知道,肯定是读“yuè”嘛,中学都学过的,通假字通“悦”的嘛。
其实不然。“说”与“悦”确是古今字关系无误,《说文解字》中只有“说”字没有“悦”字。后世的“悦”在先秦古籍中都写作“说”。查阅《古汉语词典》P363,“乐”字(音yuè)有两条释义:音乐和快乐,并未提及“乐”通“悦”一说,而事实上,“乐”字也并非通假字。
扩展资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论语》开篇第一句,这句话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自:从,这里指从远方来
朋:同门;一同学习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乐:快乐。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远方:指遥远的未来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亦乐乎
一样的意思。都是“高兴”的意思。通假字一样的。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孔夫子的名言对于国人来说几乎算是个无人不晓的常识了,初中语文课本中甚至拿“说”通“悦”做过考点,我想每个人念书时为了应付考试肯定都背过这个点。
而日常生活中后半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却常常被单独拎出来使用,以至于受前半句的影响,很多人不假思索的把后半句中的“乐”误以为是“说”,然后拍拍胸脯:这个我知道,肯定是读“yuè”嘛,中学都学过的,通假字通“悦”的嘛。
其实不然。“说”与“悦”确是古今字关系无误,《说文解字》中只有“说”字没有“悦”字。后世的“悦”在先秦古籍中都写作“说”。保险起见,答主查阅了《古汉语词典》P363,“乐”字(音yuè)有两条释义:音乐和快乐,并未提及“乐”通“悦”一说,而事实上,“乐”字也并非通假字。
扩展资料
不亦乐乎,汉语成语,拼音bù yì lè hū,指喜悦、快乐。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1、指喜悦、快乐。
《论语·学而》e68a84e799bee5baa633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七回:不堤防被素姐满满的一盆连尿带屎,黄呼呼劈头带脸浇了个不亦乐乎!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八回:几个大人长,大人短,把个陶子尧喜的不亦乐乎。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哎,那骂得可真也是不亦乐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