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不亦乐乎
拼音: bù yì lè hū,
词语释义:原表达喜悦之意。句中表示该行为让心情已达到一种酣畅淋漓的意思。
出自《论语·学而》:“有百朋自远方来;不亦度乐乎?”
扩展资料
关于乐的读音
《论语学而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对于孔夫子的这句名言大家肯定都非常熟悉了,初中语文考试甚至拿“说”通“悦”做为考点,道大家读书时为了应付考试肯定都背过这个点。
在日常生活中后半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常常被单独拿出来使用,以至于受前半句的影响,很多人误以为后半句中的“乐”就是“说”,其实不然。“说”与“悦”确是古今字关系无误,《说文解字》中只有“说”字没有“悦”字。后世的“悦”在先秦古籍中回都写作“说”。《古汉语词典》P363记载,“乐”字(音yuè)有两答条释义:音乐和快乐,没有提及“乐”通“悦”一说,事实上,“乐”字也不是通假字。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不亦乐乎
意思就是说做了一件好事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就会不亦乐乎。
不亦乐乎的意思是“不是很令zd人高兴的吗”。
出处是《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扩展资料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该句话中一些字的解释:
一、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版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二、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三、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权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