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在做一件事时,我们应该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而且不能墨守成规,应该革故鼎新,标新立异,做出与众不同的成果。
1、百炼成钢(bǎi liàn chéng gāng):意思是指铁经过反复锤炼才成为坚韧的钢,比喻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出处: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意思是,铠甲首推的是东胡和阙巩国所产的,那可是用百炼精钢打造的。
2、发愤图强(fā fèn tú qiáng):意指下定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富足,强盛或进步。也指下定决心力求上进的情况。
出处:出处: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一五章:“上下一心,日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发愤图强。”意思是,上上下下一条心,日夜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努力谋求富足。
3、坚持不懈(jiān chí bù xiè):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出处:民国·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意思是,煦持之以恒激励兵团。
4、迎难而上(yíng nán ér shàng):意思是就算遇到困难也不退缩,迎着困难去克服它。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挑战。
出处(典故):西汉著名的学者匡衡,生活十分贫困。但他从小就非常渴望读书。没钱买书,就借书来看。没钱买灯,就借邻居的灯光。匡衡每晚就是借助那点微弱的灯光,埋首苦读,最后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东晋的车胤,自幼家贫,同样也是买不起灯,但他仅借助萤火虫的光就使自己功名仕途一生。正是因为他们这种在逆境中仍然上进的精神,才有了凿壁借光的美谈,才有了萤囊映雪的典故。他们这种逆流而上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鼓舞后辈,永世垂范。
5、集思广益(jí sī guǎng yì):意思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董和传》:“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意思是,诸葛亮成为丞相后,对群臣说:“为官的人,应该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6、群策群力(qún cè qún lì):意思是大家共同想办法,一起出力。形容遇到问题时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出力想办法。
出处: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意思是,汉刘邦能够使大家各献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5良策,这些良策使得大家各尽其力。
7、革故鼎新(gé gù dǐng xīn):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
出处: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御政之首,鼎新革故。意思是,天子统理国政,革除旧弊,创立新制。
8、标新立异(biāo xīn lì yì):意思是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出处:南朝·刘义庆等《世说新语·文学》:“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意思是,支道林在郭、向两家的见解之外,卓越地揭示出新颖的义理,在众名流之外提出了特异的见解,这都是诸名流探求、玩味中没能得到的。后来解释《逍遥游》便采用支道林阐明的义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百炼成钢
百度百科——发愤图强
百度百科——坚持不懈
百度百科——迎难而上
百度百科——集思广益
百度百科——群策群力
百度百科——革故鼎新
百度百科——标新立异
打破固有和单一的思路,进行创新
集思广益:
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群:大家一起。益:好处。成语的意思是大家共同想办法,一起出力。
群策群力:
群,大家、集体;策,谋划;力,力量,力气。意为大家共同想办法,一起出力。泛指发挥群体作用,一起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故,旧的;鼎,树立。意为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泛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
标新立异:
意思是独创新意,理论和别人不一样。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扩展资料:
集思广益 成语典故:
三国时,汉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驾崩后,太子刘禅继位。由于刘禅昏庸无能,季汉(即蜀汉)的大小政事便由任丞相一职的诸葛亮处理,诸葛亮成了季汉政权的实际主持者。虽然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62,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
杨颙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文书事务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
诸葛亮对于杨颙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后来杨颙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哀悼不已。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地发表政见,反复争议。
这篇文告就是《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他在文中写道:“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集思广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群策群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革故鼎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新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