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居民的衣行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体生活水平跨入了小康,并正向实现全面小康迈进。从凭票购买紧张商品,到物质丰盈、从凭票购买粮食,到大米吃不完,广大人民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40年来,城乡居民的生活变化,也进入了现在对服装审美观念上,一件衣服穿四季的景况,消失无踪了。原来每年过春节,全家人口只能买一件新衣服,平时穿的基本上都是家里人穿的旧衣服,有的衣服上面还是补丁加补丁。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人穿的衣服几乎是统一的两种颜色,兰色和灰色,人们因当时的经济条件太差,只能穿灰色的土布和兰色的卡布做衣服,那时买布还需要布票。
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穿衣,突破了单一的颜色,品种讲究多样化、款式趋向时髦化、制作强调精彩化、布料达到高档化、中老年人穿的服装都变为了年轻化。
俗话说:君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什么朝代,吃饭都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然而不同年代的饭桌子和菜篮子却不一样。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种田自主,农户很快致富,
2015年回福田寺镇柳关苏区老家,目睹柳关街道的市场繁荣,热闹非凡,每天早晨赶街买菜的城乡居民,蜂涌而至,挤得水泄水通,买菜的男女,十分潇洒,展现着盛世风彩。
农村的大集体生产走了几十年,这条路线越走越穹,农民不分日夜出工勤劳,年终决算,百分之九十以上农户超支,每个标工的劳动报酬,值不到一合烟钱,一年到头,缺衣少食,苦不堪言。
福田寺镇滩垸村有一位农民柳会勤捉了几斤鳝鱼、上街去卖、这事被村委会知道后,说他是搞小生产,是资本主义尾巴,挨了一次批斗,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2住了三天学习班,卖鳝鱼的钱交队里充公了。想起当年往事,真令人啼笑皆非。
农业的根本出路,主要是“大锅”变成了“小灶”,“小灶”变得人心喜气洋,张三精耕责任田,李四进城务工忙,王五开车跑运输,陈六下海从经商,各显神通比智力,再也不怕帽子扬。
40多年前,农民在路上见到一张汽车,感到很稀少,而自行车只有当地乡政府的书记和乡长,为了方便工作下乡,才能有自行车安排。70年代凭票购买自行车,老百姓要想买张自行车,简直有登天之难。
人们要乘公交班车上县城办事,或其他远方出差,往往要起早步行十余里路程,赶到车站,天刚亮才得到按时开车;而乘火车、飞机、更是万分之一的人,才能见识到。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时间: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监利县政府网-改革开放40年,衣食住行看变迁。
新中国成立57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令世界瞩目.变化,就悄悄地发生在百姓生活中.先说百“吃”,从“填饱肚子”到现度在的“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再说“用”,家里的“三大件”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问装修”,消费的“量级”也不断提升;还有“行”,我们已从“自行车王国”跃入“汽车社会答”;当然还有“乐”,现在逛书店、泡茶馆、看比赛、听演唱会、健身,各种各样的选择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专生活.旅游,更成为不少人休闲的选择,2005年,中国公属民出境总人数为3103万人次,其中自费旅游持续攀高.
当初我是小学生的时候,看到这样的题目都会想些积极的好的方面,比如生活水平提高了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教育,娱乐中进步的部分。
可是长大了,看着近几年的新闻,真的很难再如以前那般单纯地只去思考那些好的方面,只去为社会主义献上花团锦簇的赞美。走出父母的保护圈,自己面对社会的时候,接触到的,看到的,
更多是那些丑陋的,不好的:
1.房价疯长,这并不只是房产商不好而已,政策也有问题(试问房产商自己都是七八千的成本,怎么能低得了价。)
2.食物安全危机(工业盐当食用盐,酱油是勾兑的,醋也是勾兑的,还有地沟油,肉里有瘦肉精,牛奶里有三聚氰胺,大米是有害药水处理过的,饮料是致病的、蔬菜是有毒的、水果里有药水,餐饮店卫生不过关),这样的情况,像癌症那样的病发病率怎么可能不上涨?
3.官员腐败,与民争利也频频见报,还不知道有多少没见报的呢。
4.环境污染,自来水都出问题。
5.代沟变的严重了,80后的问题过去了,90后的问题就可是暴露,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6.电视节目给人的感觉不一样了,广告变多了,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7a64e78988e69d83335,可是“潜规则”、“虚假广告、代言”也多了…………
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时都说不完。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可是勤劳善良真诚的劳动人民怎么就变了呢?也许一个10年,大家没问题,再一个10,也能熬过去,可是多几个十年,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难道要从新变成“东亚病夫”?!
我不知道你住在什么地方,在杭州这个大城市,有好的,城市越来越美丽了(俊伟的高楼大厦,舒畅的马路,奔驰的车辆,绚丽的灯光)可是生存问题却也越来严重了。
如果你的作文真的只写了以上那些不好的方面,那么很可能会被低分处理,你可以问问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怎么说,如果你住在一个不是那么拥挤的大城市,也许还是非常美好的。
衣:自宋朝开始人们的服饰就开始有了较大明显的变化,人们从开始的简洁奢侈之风盛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服装更是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款式,各种花色 。
食:在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活还不太富裕,只求吃饱;后来人们讲究味道鲜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也不仅仅只停留在讲究味道上,而更加注重美食给人带来的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3感受,一道完美的菜品必须色香味俱全,给人一种全新的享受。
住: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
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这种房屋有独立厨房、厕所,有上下水道的,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也方便。如今,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
行:人们的行路方式随着人们的发明创造也逐步发生变化。18世纪英国便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们迈向了蒸汽时代。蒸汽船、火车、汽车等的发明更是给人们带来了交通便利。如今的交通是高铁、飞机等便捷的交通工具。
扩展资料
衣食住行变化的原因
由于中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条约口岸的开放”,西方人的社会生活方式作为西方文化的附生物也渐次传入中国。
国人开始接受这些“新的生活方式’)并由此在中国形成了“西俗东渐”的现象,晚清时期的城市华人社会生活方式开始了西俗化。
衣食住行,是反映一个民族或国家社会生活方式最为直接的窗口。而中国人生活方式西俗化的历程也是首先从这里开始的。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服饰被认为是礼制大防,它的变化常常与更改正朔联系在一起,足见其重要性。
在最初,中国人认为短衣窄袖不伦不类。但是,曾经崇尚宽袍大袖的国人很快就认识到西式服装简洁、灵活、方便的特点。中国最早接受西式服装的当属广东沿海地区和开放口岸的一些买办和经常同洋人有生意往来的商人,他们最早模仿洋人们的穿着打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衣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