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拼音: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
出处:周恩来《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当然这个宽不是没有原则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平时不能太放纵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进步,完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正所谓:“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如果能以这样的态度对人对事,那么就能化隔阂为理解,化矛盾为情谊,变错误为机遇,变不足为优势。
扩展资料
关于”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典故:
春秋时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齐国正卿自幼与公子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65派人去莒国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
双方相遇,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为了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夜兼程向齐都驶去。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
这时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今山引缶淄西),大败鲁军。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仲不可!”
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以重任。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关于【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哲理故事
春秋时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齐国正卿自幼与公子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人去莒国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双方相遇,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3。为了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夜兼程向齐都驶去。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这时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今山引缶淄西),大败鲁军。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仲不可!”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以重任。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在政治方面,实行了“参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使人民各安其居,各守其业,不任意迁徙流亡,以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在军事方面,推行了“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措施。扩大了兵源,提高了战斗力。
在经济方面,实行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的措施。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物质基础。
齐国很快国富兵强, 实力雄厚,在诸侯林立的春秋福年的政治舞台上担任 了主要角色。
三国时刘巴可以说是一贯反对刘备的人。曹操带兵攻打刘备,别人都跟随刘备南下,唯独刘巴却向北投降了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巴被困在荆州,诸葛亮写信劝他归顺刘备,刘巴依然不肯,又投降了刘璋。刘备和他的将领都非常痛恨刘巴。但在攻打刘璋即将破城时,刘备却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杀了刘巴,我就诛他九族。”因为刘备知道刘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刘巴果然做了刘备的尚书令。
唐代魏征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魏征很高的官做,而且非常倚重魏征。最终实现了唐初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盛世。
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
其他还有齐国孟尝君受难时,众门客纷纷离去,孟尝君当时记仇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单,后来孟尝君又回到齐国,众门客又都回来,孟尝君接受了手下的建议,毁掉了名单,并没有对门客进行丝毫报复。
楚庄王的绝缨大会,打胜仗后楚庄与众将饮酒庆祝,并命自己的爱妾给众将斟酒,突然蜡烛被风吹灭,黑暗中一片混乱,有人趁机拉了楚王爱妾的手,但是自己头盔上的羽缨却被楚王爱妾抓了下来。楚庄王得知了此事迅速命令先不要掌灯,众将全部绝缨痛饮。后来那个被楚庄王宽容的将军在关键时刻为楚庄冲锋陷阵报效了楚庄王的宽容。
〖解释〗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1、 楚庄王的绝缨大会,打胜仗后楚庄与众将饮酒庆祝,并命自己的爱妾给众将斟酒,突然蜡烛被风吹灭,黑暗中一片混乱,有人趁机拉了楚王爱妾的手,但是自己头盔上的羽缨却被楚王爱妾抓了下来。
楚庄王得知了此事迅速命令先不要掌灯,众将全部绝缨痛饮。后来那个被楚庄王宽容的将军在关键时刻为楚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3庄冲锋陷阵报效了楚庄王的宽容。
2、 有一次,周总理到上海出差,听说有一些领导同志带着夫人、孩子到地方去,食宿费用都向地方开支后,他非常生气。
回到北京后,他在全国第三次接待会议上向各省市代表提出:“今后无论哪个领导到省里去,吃住行等所有开支,地方一概不要负担,都要给客人开具账单,由本人自付。这要形成一种制度。”
周总理不仅严格要求别人,更严格要求自己,并且身体力行。他带头做到公私分明,绝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他到各省考察或开会时,都吃工作餐,且如数付钱、交粮票。他外出经常自带茶叶。有一次在宾馆开会,服务员端上一杯茶水,他赶忙交了5分钱。
还有一次,他要到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先坐车由中南海西花厅去北京饭店理发,再到人民大会堂。从北京饭店理完发出来,他提醒司机说,从西花厅到北京饭店算私事,从这里到人民大会堂才是公事,不要搞错了。
原来,总理对自己外出用车,早就立下一个严格的规矩:凡坐车到饭店理发、到公园散步、到医院看病以及私人访友,都属于私人用车,由司机记账入册,车费月底从他工资中一并扣除。
3、 1950年冬季的一天,韶山乡的农民正忙着往地里送肥,只见两个小青年骑着一头枣红色大马,从远处走来。好奇的人们走近一看,啊,原来是岸英和岸青。消息像插了翅膀,一下子传到了各家各户。
有的问,他们回来做什么?岸英和岸青回答:是受父亲毛泽东的嘱托,回家转达他对土改的意见的。原来,这年的冬天,韶山乡的土地改革已到了划分阶级成分的阶段。
该给毛泽东同志家划什么成分呢?负责土改的农会主席兼乡长黄秋同志有些为难:要是按原有财产,应划富农。
若把一个革命家庭划为富农又于心不安。想来想去,黄秋最后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说家乡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您的关怀下,土改已进入划成分、分田地的阶段了。韶山每人平均九分三厘田,不知您老家有几口人分田?特向您汇报,请指示。
毛泽东收到信后,他首先把家庭情况向岸英和岸青详细地说了一遍,然后,让儿子把自家的情况和党的土改政策加以对照,看看该划什么成分,应当怎么办。
岸英和岸青也感到为难,这时毛泽东说:土改政策是党的政策,咱家的情况和一个普通人家的情况一样,应照政策办,不能按人情办。
最后,他考虑了三点意见,说给孩子听:一、家里的所有财产分给农民;二、成分应当划为富农,并付三百元作为退押金;三、支持人民政府照政策办事,不询私情。岸英和岸青看到爸爸如此大公无私,极为感动。
这次,毛泽东没有给家乡人写信,他派岸英和岸青亲自回家一趟,一来传达他的意见不会走样,二来可以让孩子们见见世面,受受教育。回到家,岸英和岸青转达了父亲的意见后,乡亲们深受教育,更加敬佩这位家乡伟人。
4、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
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5、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