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无所畏惧[wú suǒ wèi jù]
【解百释】:畏惧:害怕。什么也不怕。形容非常勇敢。
【出自】:毛泽东《在中度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了达到建设内新中国的目的,对于什么困难我们共产党人也是无所畏惧。”容
【释义】指杀害守卫边疆的将士。
【出处】唐·李延寿《南史·檀道济传》。
南朝时候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将领叫檀道济,他奉宋文帝之命带兵跟北魏作战,在与北百魏的30多场交战中,他每战必胜,因此之故,北魏军队闻风丧胆,不敢与之作战。
檀道济班师以后,进封司空,镇守寻阳(今江西九江),权力很大。因此朝廷对他非常猜疑害怕。朝中的一些大臣经常说他的坏话。当时,宋文帝连年生病。宋文帝的兄弟彭城王刘义康担心宋文帝突然死去,这样檀道济就无所畏惧,无度人能制服,因此彭城王想方设法要除掉心腹之患。
有一年,宋文帝病得很重,刘义康就借口北版魏军队要入侵,召檀道济到朝廷商议对策。檀道济一进京城,就被关进监牢。刘义康又下令收捕檀道济的儿子和心腹大将,连擅道济一共八人,把他们都杀害了。
檀道济被捕时,怒火直冒,圆睁双眼,脱下头巾,掷在地上,大声说:“你们这样干,就是毁坏你们的万里长城(长城自坏)!”
北魏人听说檀道济被杀,都权高兴地说:“檀道济一死,其他人就没有什么可怕了。”
有一次,魏军一直打到京城附近,宋文帝登上石头城(今江苏南京)城墙,望着敌军旗帜,忧心忡忡,叹了一口气,悔恨地说:“要是檀道济还活着,怎会让敌人猖狂到这种地步!”
【释义】形容什么都不怕。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董绍传》。
董绍,南北朝时北魏人,擅长辞赋,仪表不凡。有一次适逢豫州叛乱,董绍受命前去抚压。路过上蔡时被梁朝百军队突袭而被俘。梁武帝萧衍爱其才就派人劝降董绍:“你是有名的忠臣孝子,现在不难为你,任去任留随便度你自己。”
董绍说:“老母亲还在洛阳,我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回去。”
萧衍又派了主书官霍灵超对董绍说:“这次送你回去,希望能通过你的努力让两国重新言归于好,使百姓安居乐业。”
董绍回到本国,世宗皇帝对他虽好好地专安慰了一番,但对两国和好之事却是不同意。
后来,萧宝夤在长安造反。董绍上奏,希望能统帅兵马去攻打他。奏折上说:属“我将统帅三千名瞎眼的巴人,定将叛军全部歼灭。”
肃宗看了董绍的奏折,对身边的太监徐绍说:“那些巴人果真瞎眼吗?”
徐绍对肃宗说:“这是董绍豪言壮语,意思是说那些巴人非常骁勇凶悍,见了敌人无所畏惧,一个个都会奋勇杀敌,并不真是瞎啊。”肃宗听了大笑,下令让董绍立刻去征讨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