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相濡以沫的原意是指两条鱼,被从水中捞了出来,由于没有了水,所以它们互相吐口水,让彼此保持湿身,以便于活下去。
“相濡以沫”是一个汉语成语,原指在困境中的鱼为了生存,互相用口中的水沫沾湿对方的身体。后用来指夫妻感情,也可用于朋友。比喻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
出处: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内篇·大宗师》。
后面还有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这句是出自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外篇·天运》。
扩展资料
庄子在这7a64e78988e69d83338里以鱼例比,精辟表述了“道”通其变的观点。
对此句的理解,可以联系“家贫出孝子”和“乱世显忠臣”。我们在表扬孝子和赞颂忠臣的同时,我们忽视了“家贫”和“乱世”。同样的,两条鱼之所以需要“相濡以沫”,因为泉水干涸了。
“相忘于江湖”的意思,不是说曾经相识的彼此因为感情或其它因素而断绝联系。而是指两个不包含爱或恨等感情色彩的陌生人。这句话里的“忘”,是中国古人表达关于阴阳、矛盾时的一种惯用手法。
类似的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中的”仁“。这里的”仁“同样不是指仁慈,而是指一视同仁,平等的对待。”以万物为刍狗“也可以说成是以万物为璞玉。这种通过互相对立的两个属性之一来表达统一整体的表示方法是古人常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喻相互扶持、苟延残喘,不如相忘于自然。
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
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百,相呴(xǔ,慢慢呼气之意)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译文:泉水干了,鱼吐沫互相润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濡:沾湿;呴:度Xǔ,慢慢呼气;沫:唾沫。不:不如意;如:如愿。
成语例句: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地生活,忘记对方,也忘知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状语;含褒道义。
扩展资料:
同义词:
同甘共苦
读音:tóng gān gòng kǔ
意思: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
原文:燕王吊版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译文:燕王祭奠,与百姓们共同担当艰苦。
同生共死
读音:tóng shēng gòng sǐ
意思: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出自:唐代魏征主编《隋书·郑译传》。
原文:郑译与朕同生共死,权间关危难,兴言急此,何日忘之。
译文:郑译与我是患难与共的感情,危难之间,怎么能忘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