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成语
【解释】:把没有的说成有。指凭空捏造。
【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拼音】:wú zhōng shēng yǒu
【拼音码】:wzsy
【近义词】:造谣生事、信口雌黄
【反义词】:确凿无疑、铁证如山
【歇后语】:红萝卜开花长了葱;空箱里取物;魔术师变戏法
【灯迷会】:魔术;说假话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英语】:ke something out of nothing
【常用程度】:3/3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①。少阴、太阴、太阳②。
【注释】
①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诳,欺诈、诳骗。实,实在,真实,此处作意动词。句意为:运用假象欺骗对 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 。
②少阴,太阴,太阳:此“阴”指假象,“阳”指。 句意为: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
【按语】
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嵩为人千余,披黑夜,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
【解析】
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敌人发觉,难以制敌。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者必须抓住敌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时机,迅速地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奇制胜的速度,攻击敌方,等敌人头脑还来不及清醒时,即被击溃。
【探源】
无中生有,这个“无”,指的是“假”,是“虚”。这个“有”,指的是“真”,是“实”。无中生有,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虚实互变,扰乱敌人,使敌方造成判断失误,行动失误。此计可分解为三部曲:第一步,示敌以假,让敌人误以为真;第二步,让敌方识破我方之假,掉以轻心;第三步,我方变假为真,让敌方仍误以为假。这样,敌方思想已被扰乱,主动权就被我方掌握。使用此计有两点应予注意:第一:敌方指挥官性格多疑,过于谨慎的,此计特别奏效。第二.要抓住敌方思想已乱迷惑不解之机,迅速变虚为实,变假为真,变无为有,出其不意地攻击敌方。
唐朝安史之乱时,许多地方官吏纷纷投靠安禄山、史思明。唐将张巡忠于唐室,不肯投敌。他率领二三千人的军队守孤城雍丘(今河南杞县)。安禄山派降将令狐潮率四万人马围攻雍丘城。敌众我寡,张巡虽取得几次突击出城袭击的小胜,但无奈城中箭只越来越少,赶造不及。无有箭只,很难抵挡敌军攻城。张巡想起三国时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心生一计。急命军中搜集秸草,扎成千余个草人,将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绳子慢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2慢往城下吊。夜幕之中,令狐潮以为张巡又要乘夜出兵偷袭,急命部队万箭齐发,急如骤雨。张巡轻而易举获敌箭数十万支。令狐潮天明后,知已中计,气急败坏,后悔不迭。第二天夜晚,张巡又从城上往下吊草人。贼众见状。哈哈大笑。张巡见敌人已被麻痹,就迅速吊下五百名勇士,敌兵仍不在意。五百勇士在夜幕掩护下,迅速潜入敌营,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营中大乱。张巡乘此机会,率部冲出城来,杀得分狐潮大败而逃,损兵折将,只得退守陈留(今开封东南)。张巡巧用无中生有之计保住了雍丘城。
【故事】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好。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个著名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仅出使楚国。
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于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一带)送与楚国,只要楚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 便签约呢?
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国绝楚和秦。
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丑,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于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自央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奉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逢侯丑说:“你说的是商于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吧!”
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zhidao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还有连未曾开始都未曾开始的开始。专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忽然间有了“无”,不知道“有了‘无’”到底是“有”呢还是“无”。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无中生有,因为“道”是自在永在的,无论是“无”还是“有都包含在“道”中,故而无中生有只能用来描述大千世界和宇宙演变的根本属辩证关系,但并不适用于恒久的“道”。
此计名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计的本义是凭空捏造,用虚假的东西来欺骗对手,使对手产生判断失误和行为错误的一种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