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用制度管人 : 做为国家 ,企业单位 ,或个人家庭都要有一定zhidao的顺序和制度(标准) ,及有一定的领导或家庭负责人制定 。
国家为法律 ,企业为制度 ,家庭为家规 。
要想搞好只能以(规章)制度管人 ,顺情顺理内说人
,以耐心的情感触动心灵 ,以事业为重(有发展前景的 ,辈出的 ,有眼光的 ,有能力潜进取的科达技术人员 。
东方尚英
( 回答容 )
下一句是: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意思是,比如有七十多个弟子诚心诚意归服孔子。
原文: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春秋中期孟子所著
翻译:孟子说:“倚仗实力假装爱民的人是霸道,行霸道就可以建立大的国家。依靠治理规律而爱民的人是王道,行王道不一定要大国;商汤凭借七十里国土,周文王凭借百里国土就使人心归服。
倚仗实力使人民服从,并不能使人民心服,是因为实力不能供养人民。依靠治理规律使人民服从,人民心中喜悦而诚心诚意归服。比如有七十多个弟子诚心诚意归服孔子。《诗经》上说:‘从西面到东面,从南面到北面,没有司法人民就不归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培养浩然之气首先要端正心态,积累知识,要有正义感,能辨别善恶是非,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靠侥幸、偶尔的取巧所能达到的。所以孟子接着说明王道与霸道的不同,因为只有明白了王道与霸道的不同,才能真正做到不动心。
扩展资料:
公孙丑在《孟子》一书中记其言颇多,有公孙丑上下两章,6000多字。《孟子·公孙丑章句·上》注:“公孙丑,孟子(轲)弟子,齐人也。孟子未尝得政,丑设词以问之。”
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即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记录于《公孙丑章句·下》。这些名言至今沿用,可见公孙丑是很有学问的人。
公孙丑和他的老师孟子一样,终生都没有做过官,因为当时已经进入战国时期,各大国都采用法家的思想,开始变法,富国强兵,而儒家的思想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早已不吃香了。何况孟子还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除了空谈,哪个诸侯肯用他这一派的人呢?
不过到了后来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孔孟讲究“仁”“礼”的一套7a64e59b9ee7ad94333又被历代皇帝所采纳。到了北宋,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公孙丑被追封为寿光伯。他死了一千多年才显赫了一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公孙丑上
以理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以德服人,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孟子说:“靠武力称霸必须要以国富民强为基础,是武力压服而非心悦诚服,而以仁道称霸,以理服人,则可以让人心悦诚服,使国力强大。”
《礼记·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释义: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扩展资料
《礼记·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
中国古代理想家在讨化教育e68a847a686964616f363教学问题时,总是用最朴实的语言、用浅显的比喻展开论述的。《学记》是中国两千年前的一部教育学专著,几乎讨论了教育教学的所有问题,其所归纳的教育教学六大原则。
预防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循序性原则、观摩性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都是现代教育著作中予以重点论述的。如此“皇皇巨著”,竟然只有一千多字。其文字之浅易,蕴涵之丰富又是当代的教育著作所无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