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意思是636f7079e79fa5e98193335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有教无类亦可指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孝,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它的实施需要贯彻四个方面的原则。因材施教对于教师、家长、学校以及教育公平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古代女子是不能同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所以当时不存在“因性而教”的问题。但社会发展到今天,显然“因材施教”应涵盖“因性而教”。本来,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确存在着差异,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一般早熟一、二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女生的语言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优于男生。
再加上本身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机械识记成份减少,相应地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发展。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因材施教
百度百科-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zd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 yīn cái shī jiào ]
详细解释
1. 【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
2. 【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专故不同也。”
3. 【示例】:教师应当注意学生各方面的差异,以便~。
4. 【近义词】:对症下药
5. 【反义词】:一视同仁
扩展资料:
造句
1、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特质,如何因材施教是所有父母们的共同问题。
2、我觉得由于所带学生的年龄层不同,所以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3、文章从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路与措施。
4、老师们应该因材施教,否则可能会扼杀许多学生的个别发展。
5、孔子是历史上最早属实行因材施教理念的教育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因材施教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zhidao;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