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卧虎藏知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隐藏不露的人才。
一、拼音
卧虎藏龙 [ wò hǔ cáng lóng ]
二、出处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释义:
暗礁就像恶虎,根株盘曲纠结就像龙一样。
三、例句
1、京城里边云高水深,卧虎藏龙,一张车牌的背后可能就隐藏着一个权势人物。
2、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地灵人杰道 [ dì líng rén jié ]
释义:灵:好;杰:杰出。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翻译: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专。
二、反义词:
野无遗贤 [ yě wú yí xián ]
释义: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先属秦·诸子《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翻译:朝廷之外没有遗忘掉有才能的人,那么,天下就会稳定安宁。
卧虎藏龙是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自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
【注音】wò hǔ cáng lóng。
【出处】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
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释义:隐没的石头下好似藏着猛虎,盘踞的根像卧龙一样。
【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未被发现的人才。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藏龙卧虎。
【年代】古代。
【示例】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扩展资料:
卧虎藏龙的反义词:
1、野无遗才:
野无遗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ě wú yí cái,意思是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同“野无遗贤”。古多以称颂圣明之世。
政治清明,人尽其才。见野无遗贤条。周书˙卷三十八˙苏亮等传˙史臣曰:既焚林而访阮,亦牓道以求孙,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意思:已经放火来去访求阮先生,也堵住官道来使孙诉求,可说哇是任人唯贤,朝中都为君子啊。
成语出处: 《魏书·阳尼传》:“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 ”
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释义:推荐贤良,罢黜无才之人,让天下周为没有遗7a64e59b9ee7ad94362漏的人才,朝堂之上,没有白吃俸禄的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爱惜人才。
近义词: 野无遗贤、野没遗贤。
反义词: 卧虎藏龙。
感情色彩: 褒义词。
成语结构: 偏正式。
产生年代: 古代。
常用程度: 生僻。
2、藏污纳垢:
藏污纳垢,读音是cáng wū nà gòu,同“藏奸纳垢”,是为后现代新创成语的衍生成语,指某人藏不干净的人或物,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
藏污纳垢,古代史书、文献以及民间流传中并无此特定组词成语。其衍生于“藏奸纳垢”,因世人以为“污“、”垢”并列起来更为对账。其实奸字古代并非单纯的狡诈之形容词,而是名词。
后世人牵强附会解释其出自古代,源于当代人的创造力匮乏而不敢相信依旧有人在创造大众可以广泛应用成语的可能。藏奸纳垢即是个反例。
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率军攻打宋国。宋国派乐婴齐去晋国求救。晋景公看不惯楚国的恃强欺弱,准备出兵救宋。大夫伯宗认为晋国是鞭长莫及,他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成语】藏污纳垢。
【释义】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
【用法】作定语;指某人藏不干净的人或物。
【反义词】藏龙卧虎。
【押韵词】筚门闺窦、迎新送旧、娟好静秀、平价和售、宝货难售、甘居人后、覆前戒后、靠胸贴肉、才高行厚 。
【近义词】蓬头垢面。
卧虎藏龙
【拼音百】: wò hǔ cáng lóng
【解释】:度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问
【出处】:答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内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举例造句】: 这所大学卧虎藏龙,人才济济。
【拼音代码】: whcl
【近义词】: 藏龙卧虎
【灯谜】: 养小白脸
【用容法】: 作宾语、定语;指未被发现的人才
卧虎藏龙的意思是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隐藏不露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