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麻婆豆腐”是中国名菜,它的主料就是平常的豆腐。制作方法如下:先将豆腐切成六分见方的均匀小块,用开水烫过后待用,牛肉去筋剁成末,入油锅中炒至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4深黄色时放盐、豆豉、辣椒酱,继续炒至出辣味时,掺入鲜汤,放入豆腐,烧至三五分钟,加酱油,勾芡收汁,加青蒜苗节,起锅后,撒上花椒末。其特点是外观色深红亮,红白相衬,豆腐形整不烂;吃起来具有麻、辣、烫、嫩、酥、香、鲜等风味,是广为流传的大众菜。特别是冬天,吃上几口麻婆豆腐,顿觉遍体生暖,血液通畅。 麻婆豆腐,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距今约100多年。当时,成都北郊的万福桥边,有一家专供行人吃饭歇脚的小店,店主人是位脸上有几颗麻点的妇女,因为她丈夫姓陈,人称她为陈麻婆。陈麻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下层劳动群众,做的都是小本生意。但陈麻婆并不因为赚点微利而轻慢客人,她认真学习,烧得一手好菜。在她家南来北往的顾客中,有一批挑油篓的力夫,他们每次用饭都要到集上买几块豆腐,割点牛肉,从油篓里舀点菜油,请陈麻婆为他们加工成菜。这本是很平常的事,但陈麻婆见力夫劳动强度大,往往有疲惫之色,吃的菜又简单,会影响食欲,就为他们精工细作。她把牛肉切成末后,在油锅爆炒,佐以辣椒、豆豉等开胃佐料。再放汤、豆腐,出锅后再加上调味料。 这种以民间传统方式做出来的菜很受力夫们的欢迎,他们吃了麻婆豆腐,不仅胃口大开,而且浑身舒畅,气通血活,极易从疲劳中恢复过来。力夫们走南闯北,到处宣传陈麻婆做的豆腐,麻婆豆腐很快便出了名。陈麻婆也将店面开到成都市区,更多的人能吃到麻婆豆腐。 到今天,麻婆豆腐不仅是川菜中的看家菜之一,还因为它的普通与简单,成为全国的家常菜。
求采纳
豆腐存在的历史悠久,相传是在公元前164年,由中国汉高祖刘自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
袁翰青以为五代才有豆腐。日百本学者筱田统根据五代陶谷所著《清异录》“为青阳丞,洁己勤民,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认为豆腐起源于唐朝末期。
扩展资料
1960年,在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发现的石刻壁画,再度掀起豆度腐问是否起源汉代的争论。《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六卷第五分册《发酵与答食品科学》一书的作者黄兴宗,综合各方的见解,偏向与认为打虎亭东汉壁画描写的不是酿酒,而是描写制造豆腐的过程。
但他认为,汉代发明的豆腐未曾将豆浆加热,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当前的豆腐,因此未能进入烹调主流。
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南宋诗人陆游记载苏东坡喜欢吃蜜饯豆腐面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京城临安的酒铺卖豆腐和煎豆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豆腐
麻婆豆腐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老板娘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
陈麻婆接待了一批百又一批的码头工人、脚夫。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度,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扩展资料:
根据《川菜杂谈》之中的说法,曾经老店的麻婆豆腐,大多是采用的黄牛肉,而并非是现如版今的猪肉,因为黄牛肉在炒熟之后带有着一种特殊的香气,远非是猪肉所能够比拟的。麻婆豆腐现如今已经不是四川人独享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菜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正宗的麻婆豆腐所用的豆腐是自贡井盐产生的副产品卤水点的豆腐,牛肉是当地产的黄牛肉,再加上菜籽油的厚重口味,这道菜的最终味道才被表现权出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麻婆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