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池上》)
(2)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唐·丘为《泛耶溪》)
(3)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4)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5)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6)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7)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
(8)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9)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1.《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作者:金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译文: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的红色。
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吧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4!
2.《冬夜读书示子聿》
作者:南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3.《竹石》
作者: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咬定了青山就毫不松懈,树根却在破碎的岩石之中。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4.《劝学》
作者: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5.《白鹿洞二首·其一》
作者:唐 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译文:专心读书,不知不觉春天过完了,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并不是道人过来嘲笑,周公的精义孔子的思想教导投入钻研中。
拓展资料: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 ),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 。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 。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六十八。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参考资料:
元好问-百度百科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出自兼呈畏之员外(其一),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原文: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译文:
十岁就能够即席作诗,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在座的人触动离情。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应和着老凤苍亮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听。
扩展资料:
酒宴上的蜡烛烧残了大半,烛芯的灰烬也冷却了。用“冷灰残烛”,说明送别的筵宴已近尾声,阖座的人触动离情。在这种惨淡的气氛中,十岁的冬郎触发了思,飞速地挥写成送别的诗章。这就是此篇头两句对当年情景的追述。别宴的情况交代简略,重点突出冬郎题诗,是为了主题的需要。
记事已毕,转入评赞。为了不使诗句沦于一般的套语,诗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冬郎父子比作凤,以“雏凤清于老凤声”表明青出于蓝,抽象的道理从而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如此还不够生动。诗人又联想到,传说中凤凰产在丹山,它喜欢栖息的是梧桐树。
经过想象的驰骋,便构成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图景:遥远的丹山道上,美丽的桐花覆盖遍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附和着老凤苍凉的呼叫,显得更为悦耳动人。这是非常富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3于诗情画意的描绘。看了这幅图画,冬郎的峥嵘年少和俊拔诗才就都跃然纸上了。
使用鲜活生动的联想和想象,将实事实情转化为虚拟的情境、画面,这可以说是李商隐诗歌婉曲达意的又一种表达形式。一首本来容易写得平凡的寄酬诗,以“雏凤声清”的名句历来传诵不衰,除了诗人对后辈的真切情意外,跟这样的表达形式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