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是的。
“正大光明”匾高悬于乾e69da5e887aae799bee5baa6333清宫正殿,这个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
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扩展资料:
清朝建立以来,在皇位传承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前朝的经验固然可以借鉴,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嫡长制虽可避免兄弟之争,但不能保证选优;太子制则容易引起皇室内部倾轧,骨肉相残。
因此,怎样立储、怎样传位,也是皇帝深感伤脑筋的一件事情。清初是其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关键时期,但皇权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即使像康熙这样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弄得心力交瘁。
于是,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从此,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大光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秘密立储制度
正大光明匾原来是顺治帝所书,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6重新摹拓,现在所悬挂的应当是那个时候。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扩展资料
正大光明,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大光明 (乾清宫匾额)
明镜高悬是明朝,正大光明是清朝
明镜高悬匾:中国古代各级衙门悬挂,其由来如下:
据西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灭秦争霸。刘邦率军进入秦朝都城咸阳,在皇宫里,他看到无数的珍宝奇物,大开眼界。其中有一块方镜,长四尺,高六尺,明艳异常。人若在它前面照镜子,里面就出现倒着的人影;用手按着心,就能看见人的五脏六腑;如果有疾病,就能看出生病的部位。据说秦始皇常常用这块镜子来照手下的大臣和宫中的宫女、太监,如有异常,通通杀掉。后来官吏借用这一典故来说明自己审案的公正和明察秋毫。由于这块镜子出产在秦国,所以又被称为秦镜;又因为这块镜子功能奇特,所以人们经常用“秦镜”来比喻官吏精明机智,善于断案。后来,无论是清官、贪官,还是糊涂官,为了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严明,就都在公堂上挂起了“秦镜高悬”的匾额。再后来,“秦镜高悬”又逐渐演变成更为通俗的“明镜高悬”了。
正大光明匾:
相传此匾为清顺治帝所书,后经康熙摹勒刻石,现在的匾则是乾隆皇帝再次临摹的。“正大光明”四字来自《周易》:“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就是说,要使帝位稳固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0,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这样的统治才是正大光明的。此匾迄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又如古时各级衙署的大堂上多悬有“清正廉明”一类的匾额,这也是统治者知民可载舟也可覆舟的道理,以提醒官员们时刻谨记为官之德,藉以长久御民役民的意思。
够详细了吗?呵呵
从你的描述上看,光明正大是来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意思是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源,言行正派。形容一个人做事诚恳,言行一致。
成语典故:
宋·朱熹知《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须是先理会道光明正大底纲领条目。”
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