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说明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6。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 追问: 简洁的列成10点。 回答: 1通读全文 2做记号 3细读题干 4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 5比较选项找出差异 6直选法 7排 除法 8类推法 9.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 10要有耐心。.....我只能概括到这程度,还有一个 我觉得也挺有价值的 【知识考查点与对策】 ①说明对象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回忆一下课本中的几篇 说明文 范文:《 苏州园林 》、《 向沙漠进军 》、《 气候 的威力》。显而易见,其说明对象分别是苏州园林、沙漠和气候。一篇说明文,它的题目往往就是(或包含)说明对象。 ②说明文内容(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文是一种介绍性的文体,不同于一般 散文 、小说之类的文章讲求含蓄 隐晦 ,让读者对说明的对象 一目 了然是它的天职。这种特质使得说明文往往每一段都介绍说明对象的一个特征,且几乎每段都有 中心句 。找出这些句子,稍加归纳便可使问题迎刃而解。 ③ 说明方法 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下定义、 作诠释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 分类别 、 画图表 、引用说明等。值得一提的是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它是一种形象的说明方法,往往使说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得以生动形象地表现,易于读者理解;使文章生动活泼, 引人入胜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看云识天气 》)中就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云比作天气的“招牌”,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地表明了云与天气之间的密切联系。对打比方说明方法的理解往往是考查的对象。 ④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一定要准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时都要求语言准确无误。在这里,我们的 大脑 要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限制性 词语的使用使表达更严密,更符合实际情况。“( 赵州桥 )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当时”就是一个限制性词语,这就表明赵州桥拥有世界最 长石 拱的地位仅限于当时,现在是否还有这个地位就不得而 知了 。这样表达就更加严密,符合实际情况。 在科学、准确的前提下,一篇好的 科普 文章,语言还要生动有趣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也才能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科学道理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例如对“ 老虎 死后,又成了 细菌 的乐园”(《食物从何处来》)这句的理解可以是这样:此句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生物之间食物相互转化的道理。 ⑤文章内容的理解 此类题目往往就文内某一句话进行追问,让考生回答为什么或怎么办。面对这样的问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首先在原文中找出该句,再 瞻前顾后 ,左顾右盼,答案就在附近,且几乎可以用原 文进 行准确回答。为什么呢?正如上文所言,说明文不喜欢绕弯子,为了方便读者了解说明对象,作者往往逐段介绍对象的特征,且段首常用中心句总括全段大意。不仅如此,考生若密切留意一些诸如“因此”、“显然”、“不仅……而且……”等有提示作用的词语,将对找出正确答案大有裨益。整体上能把握文章的主旨,局部上能 揣摩 句子及词语的含义是考查的重点。 以上是试卷中常出现的五大考点。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细数下一生中母亲为我们说了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妈妈说:“这个你可要多吃点!”妈妈又说:“少吃点这个!”总企图让我们吃遍世上所有好吃的东西,又担心我们不懂得节制,不懂得营养的均衡吃坏了身体。怕吃多了会长坏了身型,吃少了又长不高。跟我们说:“这个东西吃了对身体好!”又说:“这个不好吃!”总想把好的全留给我们,哪怕一点营养价值都没有的东西也希望我们可以尝尝它的味道。
妈妈说:“你要快点啊,千万不要迟到了!”妈妈又说:“别走的太快,路上小心!”希望我们永远不是那个蹑手蹑脚躲在叫上门口,嗫嚅的喊:“报告——”的孩子,希望我们永远无论与谁相约到要先他(她)一步到达。多么怕路上哪个不长眼的司机突然就出现在我们身边,多么怕我们只顾赶路却没有注意前面的一道沟坎,多么希望自己心能够追踪到我们,跟我们说:“别急,慢慢走。”
妈妈说:“衣服嘛,不要太讲究,能遮羞避寒就可以了。”妈妈又说:“穿衣服,不能太随便,好衣服能带来好心情。”怕我们要风度不要温度忘记了什么季节穿什么衣服,又怕我们人前人后穿的太落魄,失去自信。记得妈妈跟我说:“今天你要穿的好一些,再出去。”我却学起她的强调说:“衣服嘛,不要太讲究,能遮羞避寒就可以了。”
妈妈说:“你千万不能早恋!”妈妈又说:“遇到个好女孩就要勇于示好。”一遍一遍的教导我们,人生一定要遵从“要事第一”的原则,每个阶段都只能有一首“主题歌”。所以在我读书的时候,每一次外出回来都要被劈头一句:“今天去哪了,跟谁一起?”后来我赌气天天呆在家里,妈妈又开始担心我辜负了上天的苦心赐予。
妈妈说:“不要天天出去鬼混!”妈妈又说:“整天宅在家里别宅出病来了。”多么害怕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风气模糊了我们人生的方向,怕结实一伙狐朋狗友只学投机取巧,不走正途;又怕我们不出去走动,不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懂得社交之道,朋友太少。
妈妈说:“别乱花钱,挣钱不易。”妈妈又说:“想学什么就去学,别管多少钱。”永远希望我们做一个勤劳节俭的人,又怕不舍得花费得之不易的成果,错过年轻的光阴多掌握一项技能。
妈妈说:“孩子,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妈妈又说:“还有什么比一家人在一起更重要呢?”不愿意我们始终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独自承担起这一切,与其让那是的我们不知所措,倒不如趁早学习。当我们从她们的身边,从一个城市飞到另一个城市的时候,她们却总嘱我们:“常打电话,常回家看看···” 许多为了梦想、生计而背井离乡的人们,岁月把她们一天天变老,还把她们的孩子从身边驱逐到“千里之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把一年的惦念变成“有子在侧”的踏实与安详。希望来年,或是不久的将来,能把她们接到桥的这边来,让年不再是沉甸甸的思念。我记得母亲每次透过窗子期盼着夜色中的我能早点回家吃饭的时候我就说,能和她们在一起一天,我就和她们在一起一天!
······
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的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你们可曾知道?当你走的太快,她希望用爱截住你;当你走的太慢,她祈盼用爱赶上你。所以,无聊她说过多少自相矛盾,颠三倒四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有多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2么的无所适从,她都希望你能懂得她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那就是——为你好。
所谓“中心突出”,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要集中和鲜明。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它必须是鲜明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文章的思想仅仅是正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大家都能明白。”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中心突出呢?
首先,观点单一,明确中心。
首先要做好审题立意的工作,由多个角度最终确定一个中心。考场作文有些题目的中心比较明确;有些题目意在题外,隐喻性强,比较有深意,含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中心。这就要求考生要认真分析题目,把握题目的深层含义,即使文章有多种角度多种立意,一旦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又必须形成自己的写作中心。否则“意多乱文”。记住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记叙文的主旨不能太泛;议论文的论点应始终不变。整篇文章要紧扣一个中心,防止偏离题意。
而有的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确有多个中心,这一段说的是这个理,下一段却又跑到下一个理上了。如2005年河南一位考生的作文,题目是《放手》,第一段写面对现实要坦然对待,第二段写的是不要伪装,第三段写居里夫人有成果与人分享,第四段写外国一个孩子凭毅力学会了用筷子,第五段写虚心使人进步,最后一段总结:要放松自己。颠三倒四,忽东忽西。再如2000年高考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安徽一考生在开头提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论点,但接着列举的事例却说明了“真正的正确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这边又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作者到底是什么观点,令人捉摸不透。
因此确立观点时,一定要单一。确立中心后,必须列出作文提纲,有了提纲就如同盖房子有了草图,有助于作者掌握全局,避免丢三拉四,前后重复,本末倒置。这样,既可提高写作质量,又可加快写作速度。
其次,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对表现中心思想突出有力的材料就选用到习作中去,否则就舍弃。材料选好后,再从中选出最具新意的材料来。如2006年浙江卷满分作文《醉乡》,这篇文章行文很大气。作者先以一首七绝点明世上万事本为空的道理,接着以一组整齐的句式点明醉乡二字,总领全文。正文部分,作者以李白、张若虚等为例,论述我们不要在酸甜苦辣的潮水中迷失方向,迷失心灵。收尾两段,作者以诗意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再次强调我们应放逐自己的心灵,觅得的一个最快乐最自然的醉乡。作者从名利场起笔,引出寻找“醉乡”的话题,紧契生有所息的话题。列举的人物李白、张若虚以及由此营造的空灵情境都突出了“醉乡”的主旨。精心选材,紧扣主旨,使文章中心突出。
但是如果所选的材料不能紧扣话题,即使是新鲜、生动的材料,也要“忍痛割爱”。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谈意气》,有一篇37分的文章,在文章第二段引用了《报任安书》中写周文王等人的事迹的一段名句,尽管材料鲜活生动,但与“意气”是有距离的。周文王等人的事迹主要表明人处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意志,“意志”与“意气”不尽相同。
选好后,并不是把材料记录下来就行了,还要分析材料是怎样表现中心的,只有这样,所选的材料才能真正为中心服务。
另外,巧用技法,凸现中心。
要善于点明中心,在考场作文中,这一点更为重要。点题的方式多种多样:
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叙述点题、描写点题。茹志鹃《百合花》结尾:“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凡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这诗意浓郁的点题描写,把作品推向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百合花——纯洁与感情的花,伴随着主人公的身体,映衬着他高尚的灵魂,永远留在读者心里。05年全国卷满分作文《烟随风逝,名随史流》的结尾处“溶溶月,淡淡风,能够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是我们的福分。让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闻梅花香飘万里,忆花香淡雅。”描写流畅自然,如行云流水,点明了“忘记该忘记的,留下该留下的”这一主题。
从修辞的角度看,有反复点题、设问点题、排比点题、引用点题、比喻点题。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头部分:“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直接点题,引出典型事例的叙写。06年北京卷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中有一句话“请救救北京的符号”反复出现三次,这三句话,一句置于文首,一句置于文中,一句置于文尾。这三句话,反复点示,反复映现既突出文章的主旨,又严整了结构、渲染了感情。
从点题的位置看,可以标题点题、开头点题、结尾点题。我们知道高考作文的阅卷速度是很快的。如果你把文章主旨埋在文中,阅卷老师可不会像工兵扫地雷一样,拿着工具小心翼翼地探测,更不可能帮你去归纳。所以考场作文的中心要在醒目的位置亮出。如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让生命与健康同行》的开头:“生命是一次不可轮回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惟有不断地追求,不懈地努力,不停地拼搏,才能创造人生的价值。孔子云:‘生无所息。’它阐明了生命的基本态度,鼓舞人们朝着人生的目标奋进。”作者惜墨如金,开门见山,紧扣话题,阐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4明“生无所息”的重大意义,入题快捷,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文无定法”,自然要做到使文章中心突出的方法还很多,希望上述的文字对你有些许的帮助!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初中阶段的课文以记叙文为主,而记叙文又离不开描写,学生对描写这种表达手法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常常把描写的内容与作用相混淆。现根据初中部分课文谈谈我个人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孔已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饯,买一碗酒。”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的人文特点。
再如《一面》中第5段“门外,细雨烟似的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当时的自然环境,也暗含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驿路梨花》中的开头部分“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向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句话写出了山高、山大,同人物当时反映出当时人物焦急的心情。
又如该篇课文第六段“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优美的景物衬托出人物愉悦、轻松的心境。
三、展示人物性格
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①“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两个字:‘请进’”
②“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磊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
③“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这都反映出主人的热情、好客、细心的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烈日下的景物描写和暴雨中的景物描则展现祥子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同样的悲惨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故事主题。
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听潮》中大海上遗篇静寂。“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在平静的深黯的海面上,月光辟开了一款狭长的明亮的云汀,闪闪地颤动着,银鳞一般。远处灯塔上的红光镶嵌在黑暗的空间,像是一颗红玉。它和那海面的银光在我们面前揭开了海的神秘,——那不是狂暴的不测的可怕的神秘,而是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表现作者对静谧的大海的赞美。
为你 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 1从全文看,母亲有哪些颠三倒四的具体表现?请例举其7a64e58685e5aeb9361中的三个方面.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七段划线句子.(我读大三那年,曾经.会来折磨你) 3第十段中,连用两个“清清楚楚”有何作用?4
1从全文看,母亲有哪些颠三倒四的具体表现?请例举其中的三个方面.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七段划线句子.(我读大三那年,曾经.会来折磨你) 3第十段中,连用两个“清清楚楚”有何作用?4文中妈妈看似颠三倒四的话语背后蕴藏着深厚的母爱,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母爱的感受.
-
-
-
希望儿子多吃好吃的又担心儿子不懂节制吃坏胃;希望儿子别迟到又担心赶路快不安全;希望儿子完成作业再睡觉又担心儿子因写作业而休息不好;希望儿子不重穿着又担心儿子不讲究委屈自己;希望儿子不早恋又担心儿子不懂处理感情;希望儿子成就大,志在四方又盼望与儿子朝夕相处.(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11.(4分)别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意思对即可)
12.(4分)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那条裤子的昂贵,表现了我对那裤子的向往与渴望之情,更能突出母亲对儿子关心疼爱的细腻情感.(修辞1分,分析2分.)
13.(4分)突出地写出了母亲盼望和儿子团聚的殷切心情,表达了母亲的爱子情深.(点明“突出”二字2分,分析到位2分.)
14.(4分)要点“母爱就是心里总想着你,时刻挂念着你;无论形式怎样,母爱始终相随.再结合自身体验说说.(围绕一个主题去说自己的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