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水调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7歌头》全文的意思是: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n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百度知道
水调歌头大意
水调歌头大意
水调歌头的主知要意思是什么
我来答
kitylove
LV.5 2017-09-30
水调歌头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道“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内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容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词人中秋望月有感之作。词中不仅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怀念之情,更抒发了一种超尘出世、热爱人生的思想观念,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传唱千古。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芳旷远的境界氛围,反映自己遣世孤立的情绪。作者思绪飘飞,既把酒问天,又愁上天入地,最终发出“何似在人间”的感慨。
词的下阕写月光流转、长夜不眠,同时感慨人生的离舍无常。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的遗憾,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一种恒久的遗憾。自古以来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末句作者将自己望月坏人的情感升华,上升到祝福整个世人的范畴。这就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33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什么时候出来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自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zd床上人惆怅无眠。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