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保持身心健康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有合理的营养构成,保持青春活动力的秘诀在于运动。
科学研究证明,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促使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因为体育运动能够使大脑获得积极性休息,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使大脑保持正常的工作能力;
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抄心脏功能,特别是在运动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要比安静时高10倍,运动还能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扩展资料:
现代生活既紧张又繁忙zhidao,我们在繁忙和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余,找一个安静理想之地,从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作为业余消遣活动,这对于调养心情、消除疲劳是很有好处的。
如练练书法、玩玩乐器、画画、集邮、下围棋、象棋、搞点摄影、小制作等等,都是增进健康的理想项目,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和培养。
一旦认定,就要坚持下去,使它成为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并尽可能争取有新造诣。
对于一个青春期少年来说,保持心理健康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心理特征与年龄相符合。青少年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以及个性特征,要符合年龄增长的规律。既不能像童年时的心理那样简单、幼稚,也不同于成年人那样成熟,而是表现出青少年所应有的特点,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条件。
(2)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在困难和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情绪会增强自信心。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3)热爱学习。学习是青少年时期的主导活动,是为步入成年进入社会打基础的。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主动进行学习,这样,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不仅不会因此增加心理的压力,而且有益于心理健康。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家庭、学校及各种环境中,要与父母、老师、同学保持融洽的关系。与人交往中,要平等待人,尊重和理解他人,乐于助人。要和同学建立正e68a84e8a2ad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3当的友谊,寻找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家庭、学校和各种场合中,努力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5)自我调节,适应环境。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满意或遇到不幸、挫折时,一些人往往会产生忧郁、悲痛、焦虑等不良的情绪,失去心理平衡。这时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疏导情绪,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使自己能够面对现实,以最适当的态度适应环境和处理问题,增长自已的耐受力。
(6)接受自己的性身份。青春期少年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身份,做符合自己性别身份的事,并对自己是男性或女性感到满意,决不因为自己的性别而产生自卑感。只有自觉认识和正确对待自己的性身份,才能愉快接受自己的性身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也是青春期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情绪是心理活动的核心,对身心健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学会自觉地调节和控制情绪,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都带有情感色彩:当考试取得好成绩时,会感到喜悦;失去珍贵的东西时,会感到惋惜;如果愿望一再受妨碍而达不到时,则会失望甚至愤怒;进人一个陌生的环境时,会感到局促不安甚或产生恐惧等。这些喜悦、悲哀、愤怒、恐惧等等情绪活动,都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据科学研究,积极健康的情绪,如愉快、欢乐、适度的紧张,对人体郡有好处,它可以引起心脏输出量增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神振作,大脑工作能力增强。而伤心、悲痛、愤怒、焦虑等消极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于人身体是不利的。如机体长期处于这些不良的情绪影响下,往往会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胃溃疡,以及心理障碍等。因此,青少年应该懂得情绪在保护心理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情绪。
调节和控制情绪,一要培养自己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从而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持这样的乐观态度往往会产生积极情绪。二要适当地发泄积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绪。比如,可以向知己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忧伤等等。这样做,有助于消除心中的烦恼、压抑,从而达到心平气和。这种发泄对 心理健康是有益的。三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和热情。紧张是一种情绪,它能维持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如考试时产生的紧张情绪,能使大脑功能达到最高效率状态;平时上课或做某件事,也需要保持适当的紧张。张弛调节适度,就会使生活更有节奏和情趣。四要善于理智控制自已。青少年的种种要求和愿望,都应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否则就要用理智打消这种念头,不能苛求社会与他人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这样做对维持心理平衡,培养健康情绪有好处。
紧张的工作、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影响着中年人的健康,并使机体产生大量的毒素积累,免疫功能下降,身体组织器官功能失调,引发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病——慢性疲劳症。国内外调查表明,疲劳现象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长期的慢性疲劳、过度疲劳就会导致积劳成疾。用“透支”生命的做法来赢得时间,是违背科学的。
中年人要想避免慢性疲劳,保持健康的身体,除了依靠医疗机构外,还要学会自我保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充分休息,注意饮食卫生,注意环境保护等,这样才能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慢性疲劳,做个健康中年人。1.慢性疲劳是身心健康的大敌
疲劳是一种信号,当你已经感觉到体力、注意力及兴趣在下降,而睡眠又不能帮助你彻底缓解时,你就应意识到,你的机体已超过正常负荷,应进行调整与休息。
人的一生之中难免会生病,除了因外界伤害和细菌、病毒、微生物所致外,人们还会感到疲劳,并且卧床休息也无明显缓解,并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虑等症状,同时可伴发失眠、头痛、咽喉痛、发热、胸痛、肌肉关节痛、夜间盗汗等等。虽然自我感觉严重疲劳,不能正常生活,但在医院经过7a64e59b9ee7ad94337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后仍查不出其他疾病,这就成了慢性疲劳综合症。
美国全国疾病控制中心认为,慢性疲劳综合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慢性疲劳综合症多发于中年人群,受教育程度高的人群组比普通人群组易患。女性多于男性,其中40%以上的患者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都曾出现过此病的暴发流行,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病人数和流行在逐年增加,美国对慢性疲劳综合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人群中有14%的成年男性和20%的妇女表现有明显的慢性疲劳症状,据估计,美国约有600万人被怀疑患有这种疾病。英国的类似调查结果表明,约20%男性和25%妇女总感觉到疲劳,其中约1/4可能为慢性疲劳综合症。据加拿大、以色列、西班牙、法国、新西兰、冰岛、日本、俄罗斯、北非等国媒体报道,大约70%~80%的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是妇女。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慢性疲劳综合症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都在增加,并有流行趋势。
2000年2月中旬,日本政府宣布了一项医疗数据:全国1/3工龄人口正遭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袭击,患者成年累月感到倦怠乏力,难以回复到正常的精神饱满状态。日本员工流行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由来已久,病源归因于工作过度、劳累过分。日本公共卫生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接受调查的数以千计员工中,有35%正忍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痛,而且至少已有半年病史。
美国全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表明,美国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病例数在全国员工人口中仅占8%,与日本相差甚远,这是根据已经诊断的病例推算的,轻的或没有发现的患者可能更多。现代研究表明,除了主观感觉疲乏,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表现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可以发生在青少年,也可能发生在中老年。
慢性疲劳综合症不仅在欧美及日本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也并不少见。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种应激性疾病,有专家认为,可以把慢性疲劳综合症看做是一种现代文明病,它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复杂多变有密切关系。现代工业社会的快节奏以及激烈的竞争,促使人们为了获取或保住工作的机会,或者追求更好的发展,就像机器一样拼命地超负荷工作,同时还要应付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身心的极度疲劳,尤其是遇到社会交往中上下沟通渠道不畅,或心情压抑却又不能得到宣泄的时候,更易造成抑郁、焦虑等精神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具体而言,包括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健康的人格、社交的能力、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
★生活中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压力会引起人身体中应激水平的增加,影响身体健康。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应对压力,变害为利。
★适当宣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要继续保持身心健康,要从改变认知、参与社会交往、重视体育锻炼、张弛有度、合理安排时间和资源入手。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核心内涵,就是人的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人是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健康有四个主要的标准。第一,要有正常的智力活动。第二,要具有情绪的协调能力。第三,具有与社会良好适应的能力。第四,具有对自己进行准确判断的能力。
具体而言,心理健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积极有效的心理状态。能够对当前发展中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不同层次的人当然反映也不一样。心理健康一定要有好的智力条件。
另外需要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就是要有好的自我意识,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样的状态,跟周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就能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要有社交的能力,如果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成功。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第一是平等原则,不管贵贱高低,我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要受人尊敬,而且要尊敬人;第二是相容性原则,人跟人肯定不一样,只能求大同存小异。每个人生活的过程不一样、习惯不同,所以大家都要互相容忍一些,同事之间更是如此;第三是互惠互利原则。根据英国心理学家的一项调查,平均有三个朋友的人比没有三个朋友的人要多活三到五年。朋友很重要,但要有好的朋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要互惠;第四是守信原则。守信从心理过程来讲就是保持一致性,使我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能有一个预测,有了好的预测,才能有好的行为。
要保持情绪的稳定性。人遇到高兴的事或者不高兴的事,都不能够情绪表现过激。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我们要学会自我控制,该忍耐就要忍耐,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
要具有抗打击和康复的能力。有些人遇到打击一下子就垮了,有些人能够在刺激中承受。如果一个人一辈子从来不受任何打击,大概很快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要学会自我减压
事物有两个方面,在变化时可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比如说有些激素的分泌对我们的身体有抑制作用,对生长系统、免疫系统、抵抗炎症的系统都会有消极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女人比男人活的时间长,到底怎么回事?有一种说法是男人容易激动,一激动身体里激素就会升高,而女人不容易激动,所以女性身体自我保健比较好,活的长。
激动完了之后要更快地恢复平静。内部的改变集中在各个方面,比如说身体的各个系统,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胃肠系统,乃至于免疫系统,都会向不利的方向变化,这些不利的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导致身体极大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伦敦的居民胃出血普遍增加,医生很奇怪,饮食并没有改变,后来发现因为纳粹德国飞机的空袭,造成人高度的应激状态(生活拮据、工作紧张、精神刺激等)导致胃出血。应激就是人对外界的特殊因素进行反映的过程。现在我们认识到,人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胃会出血,这是应激性的溃疡。在诺曼底登陆时,盟军有很多士兵失去战斗能力,送到前线包扎所,后来发现有一半人都是好的,就是因为太紧张了失去了战斗能力。人张罗事情太多,消化系统会出现问题,不仅仅是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甚至是呼吸系统、免疫系统,都可能由应激而导致一系列难以克服的问题,这些毛病都是医生开药治不好的,必须从应激源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很严重的癌症和艾滋病,也都和应激水平有关系。
现在发达国家的西医正在向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中医一开始就是多维的模式,按照中医学的观点,任何情绪虽然是内部的情绪状态,但是都可能会导致身体上的变化,所以中医学非常强调心病心医,不能大喜大悲。孔夫子提出人有三戒。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色,因为年轻人的青春期就会有色,但这个时候对人生的把握不全面,如果陷进去就完了。到壮年的时候,戒之在斗。有统计表明,一个地区25岁到35岁的光棍汉多了一定不稳定,因为没有家庭没有事业,他的情绪也是抑郁状态,不稳定,很多闹事的都是在这个阶段。到了老了,戒之在得。老了,就是秋天了,是收获的季节,作为一个人,他也很自然地想我这辈子怎样?得了多少了?看周围的谁发财了?这一比,总有不平衡,心动了,就有行动。“五九现象”,本来还有一年就可以安享退休的,最后被抓去坐牢了。戒之在得啊!黄帝内经的论述,强调人要做到阴阳平和,凡事不要烦燥不安,处之泰然,没有什么可怕的。
生活中时时刻刻存在着的各种各样的压力,压力不仅仅是纯粹来自我们的工作,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处处都有。有了压力带来的这些应激水平的增加,怎么办?人的认知可以改变,而且是可以很好地改变。人看外部的事物有时候不能分的很清楚,而且脑子有一个定式,因为这个定式,很多东西都看不准了。一旦从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就另有一番天地。我们的脑子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要向有利的方向转变。
有人一生气就猛吃,还有男士猛抽烟喝酒,这是不好的方式。有人根本不管,我躲着绕着走,比如说我不愿意看见谁,我每次看见都躲,但是实际上相当于我每次躲就是碰见了一次,躲本身就是已经知道了。还有躺在床上不起来的,猛买东西,滥用药物等。对待压力我们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很好地应对。
“只想当将军的士兵 不可能是好士兵”
在受到挫折的时候要进行自我调整,调整的第一条非常简单,就是要知道这个挫折是一定会有的。
要主动迎接挑战。巴尔扎克说过,世界上的事情不是永远绝对的,任何事的结果完全是因人而异。苦难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垫脚石,就是一笔财富,但对弱者来说可能就是万丈深渊。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了拿破仑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只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不可能是好的士兵。人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目标,我们要设立一个远大目标,自己设立就可以了,任何事情都会有目标。很多事情不是主观决定的,主观努力确实重要,但是也有客观的因素。我们要积极地培养个性的品质,培养自尊、自信,个性品质的核心就决定你对待一切事物包括你自己的最本质的态度。
如果有烦恼我们要尽快地应对。应对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不需要搞得很清楚,有的事情含糊一点就完了。郑板桥在山东潍坊当官,看到老百姓受苦了,他就让大户援助老百姓,最后大户到朝廷告状将他罢官,他虽然生气,但发发牢骚说难得糊涂。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辩证统一,好或者不好都要考虑。
该哭的时候也要哭。哭很重要,从心理学来说,哭就是宣泄。我们心理上有问题,或者说我们受到压抑,该哭的时候就要大胆地哭出来,男士不好意思当众哭,可以躲在家里哭,家里不好意思哭,也可以躲在厕所里哭,厕所里不好意思哭,也可以去找一部感人的电影看,借机会哭。
不要看得太认真。经常有人在背后说你不好的话,怎么办?你可能说他也不怎么样,互相说坏话,结果是狗咬狗一嘴毛。我们要变害为利。凡事都要从两面来看。你可能觉得有吃有喝好,不下岗,有保障,但是可能失去了一辈子奋斗的机会,本来这个人可能有更大的机会,但是丧失了。下岗是坏事,遇到坏事我们要转化,平常每天要上班,现在不需要上班了,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时间,就看怎么支配了。还有,要加强对人生事件的心理预期,如果我们对人生要发生的那些事情有一个思想准备,到时候就会从容应对。
保持心理健康的四大途径
第一个途径是认知。根据心理学的一些观点,人有自创的能力也有自毁的能力,将自创自保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关键靠改变认知。科学实验告诉我们,改变了认知确实有巨大的帮助。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有一个说法,说刘和珍被害已经一年了,“忘却的救主”降临了。我对这个“忘却的救主”不懂。后来我到美国学心理学才知道,西方把对我们天然有利的思维方式都称为“救主”。人有一个本能,就是“忘却的救主”,这在西方就发展出一套医治理论,如果我们将不好的东西主动排除,就会促使我们的自主神经系统往好的方向发展。
认知的第二个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方面,就是我们自尊的问题。自尊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之一,也是人的基本需求,它是一种深层次的生命感受。自尊有正面的和负面的态度,包括了认知成分,也包括了感情的成分,是一个结合体,高自尊会使我们能够有较强的主动性和良好的自我感觉。自尊心高的人在同样的条件下自我感觉比较好,美国一项研究发现,高自尊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坚持不懈继续努力,生活的满意度相对也比较高。自尊和身心健康关系比较明确,比如说相关系数,是正的相关,自尊心越高,身心也健康,自尊心越低身心也不健康,这是正相关。相反来看,自尊心和羞怯的程度是不相关的。自尊心高的人,他也会失败,但是失败之后产生的抑郁和焦虑要比低自尊心的人缓冲很多,而且高自尊心的人他可以倾向于用提高自我的办法来应对困难,比如说我做生意这次失败了,那没有关系,说明这个生意还是低水平的,以后我做高水平的生意,可能还是会成功的。用自尊心测量问卷,将自尊心最高二十个和最低的二十个人都请来,做一件同样的事情都受到失败,我们发现高自尊心比低自尊心的人受到的e69da5e887aa7a64366压抑低。我们告诉他们这只是一个测验,失败了不是你们的原因,而是别的原因,结果发现两组情绪都有改善,高自尊心的人改善要更为明显。
要改变性格特点。我们有很多人具有A型性格的倾向,A型是不是血型?不是的,是性格。最早提出“A型性格”这一概念的是一位美国学者弗瑞德门。他在观察研究了大量的冠心病人之后发现,可用4个单词来概括其特性:易恼火(Aggration)、激动(Irritation)、发怒(Angger)和急躁(Impatience)。这4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分别为AIAI,其中有2个A字,弗氏便称其为“A型性格”。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好生气。前不久有研究表明,老是对别人有意见的人容易得心脏病。A型性格是不是就不能改变,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认知就怕你不知道,一旦知道改变很容易,比如说下棋输了又怎样,大家玩一玩,玩的过程中我努力赢,但是输了也没有关系。
毛主席说过要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不要以为退下来很容易,退让是非常聪明的、具有崇高哲学的水平运动。人都会有错的。认识这一点很重要,要时时防着你可能错,可能失败。因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有万一的,万一失手了,有1%还有回手的余地。我们生活中也是一样,任何一件事情,不要以为百分之百,一定要留有余地,如果事情坏了还有回旋的余地。我们生活中经常是该躲的不躲,所以搞得恶性循环。
保持心理健康的第二个途径是从社会交往入手。人是社会的人,只有在社会的交往过程中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态。
保持心理健康的第三个途径是重视适度的体育锻炼,特别是那些有助于我们心理平静的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不单纯使我们血液循环增快、代谢改变、耗氧,而且对心灵也是巨大的安抚。
保持心理健康还要从业余活动入手。古人云,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我们见识广了,爱好广泛,自然而然什么问题都看得清楚。要学会放松,尽管我们很忙碌,十分钟的时间可以留出来,在这十分钟里有一个舒适的坐姿,从上到下放松,如果不会放松,你就可以把肩膀绷紧,绷久了你肯定受不了,慢慢就会放松了。还有面部,放松和紧张要相对应。
对于压力,我们首先要承认我们都是有压力的,而且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个压力处在什么环境,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我们能否脱离这个压力的环境。可以有一系列的方法来应对压力。第一,做事不要超出可操控的范围。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汽车什么时候感觉安全,感觉要飘起来,有点不可控制了,肯定不安全,感觉应付自如肯定是安全的。第二,感觉有压力发生,不要当作没有,要赶紧应对。第三,人生在世要学会孔夫子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灵活机动才能够更好地生存,该逃的时候要逃,逃并不是怕死而是为了更好地进攻。第四,不要太后悔,所有人都会犯错,歌德说,人只要奋斗就会犯错。什么都不干肯定不会错,只要干事肯定会有错,有错没有关系,下次少一点错就可以了。第五,要有自信心,现在广告说“我能”,能是第一条,然后看能到什么程度。第六,不要张罗太多事,有的事要学会拒绝,做不了的事要用婉转的办法来拒绝。第七,生活要有变化,但是不要变得太多。第八,人生在每一个阶段一定会有事情发生,对这个事情都要有思想准备。第九,要善于宣泄,不要老是心里压抑,对身体不好。
保持心理健康的第四个途径是学会安排时间和资源,避免发生冲突。首先要找准目标和重点,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来组织我们的时间,重要的事情先做,要学会将复杂的事情搞简单。心理学有很多实验证明,同时做两件事情永远做不好。要面对现实,哪怕你再忙也要安排时间放松,这是可以做到的。想一想放松可以让你活很多年,何不拿点时间放松?也要学会放弃,前途有一些不确定性,因此张罗的事太多,搞得身心疲惫,统统不放弃结果什么都得不到,舍得舍得,有舍才能得。要调动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厌倦。当领导干部的年初做计划,然后实施、报告、评比,第二年又来做计划等等,年年这么搞肯定会烦,因此要有新的工作思路、新的工作方法。现在有一种职业倦怠,凡是付出多的人,比如说护士、中小学老师、警察,如果不进行心理调整就会倦怠,表现为不愿意干事、情绪恶劣。要关注你的健康,要睡到自然醒,如果不能睡到自然醒,要胸中有数,已经亏了自己了,要想办法弥补。不要暴饮暴食。千万不要乱吃药,一定要看正规的医生而且是负责任的医生。要避免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比如说半夜不睡觉,烟抽得多喝酒也多。要帮助别人发展友谊,同时也要接受自己。只要我们重视了心理健康,并懂得一些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一些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身心健康、精神愉快、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