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一 像小马过河一样,亲自下水,感知深浅
有些人在谈及学生作文时,将“写作”和“批改”割裂开来,觉得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层面。其实不然,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先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批改起来才能更省时省力。因此,教师应像小马一样先下水,这样才能知道水的深浅。只有亲自下水了,才能具体感受到哪个环节是写作的难点;只有亲自下水了,才能知道哪个环节该用何种方法解决。另外,你创作的“下水文”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可感的“模板”,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写好作文。如上学期的中考测试,有这样一道作文题:请以“留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感触良多,情不自禁地写了一篇《请把你的微笑留下》的“下水文”。在创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发现要写好这篇文章,必须要注意:选好写作角度、筛选出典型材料、确定好文体……带着这些收获,批改起作文来,那可真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自己都了然于胸,并能做出准确的评价。事实证明,因为自己得当的点评,也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3因为张贴出去的那篇“下水文”——《请把你的微笑留下》,让很多学生发现了自己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有部分学生甚至在作文讲评后又重新再写了一篇交上来,作文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这件事,我更加坚信:小马要过河,必须亲自先下水,只有这样才能深浅自知,才能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做到有的放矢。
二 面批指导,沟通情感,促进教学相长
批改作文,是语文教师最繁重、最辛苦的事。叶圣陶先生对此也颇有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面对这样的实情,我觉得每个语文老师都应努力去寻找更有效的批改方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面批指导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试想,面对面的平等对话,批的是作文,交流的是情感。面批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特别是平时作文水平差的同学,要对其有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因为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很差,往往前言不搭后语,写出的文章毛病百出,这就需要老师认真地帮助其修改。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发现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如一个恰当的修辞、一个描写优美的句子、运用了一个刚刚学过的好词语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可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当面点评,指出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也有利于其自改。面批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不会审题的,教给基本的审题方法;不知如何积累素材的,指导并督促其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等;不懂行文结构的,教给起承转合的基本方法等,或许面批指导太过耗时,或许面批指导太过费力,但它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面对教师的点评,学生可能有所领悟,这时面对面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交流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这种交流,可以对学生量体裁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这种交流,可以沟通师生情感,促进教学相长。
无论是学生还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63是广大老师,无不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这种认识既体现在学生想方设法地"学"作文,也有老师在思穷虑竭地"教"作文。分析完成习作的整个过程,每一环节
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学生仅仅把注意力集中于学和写的环节,教师仅仅注意于指导作文,或者是上好一切习作指导课,想必作文的效果并不会理想,因为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评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过程是一个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作文心理品质,发展语言识性,提高写作效率的过程。那么,作文怎样评改才行之有效呢?下面谈谈我的认识及采取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的理念提倡个性化和人性化,这种人本主义的思想就必然决定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条文性评语,转为针对每个学生,每篇习作的独创性的对话式评语,因为以往的传统评改方式过于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无形中习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新课程的理念却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完美个性及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实现"大语文"的教育功能的目的。基于以上思想的指导以及长期实践的经验,我认为以下作文评改的教学策略是行之有效的。
一、师评
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一向是作文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旧壶"要装怎样的"新酒"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呢?我认为应以激励为先,遵循发展性原则。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学生练习写作,从本质上看也是一种创造,他们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自己较好水平,所以指望老师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老师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所修改的情况,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换言之,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
有这么一则教学小故事: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字写得非常难看,老师多次强调、专门训练效果都不明显,这令孩子很沮丧,老师也很无奈。一次偶然的作业批改中,老师看到这个孩子写得不错的几个字,便用红笔圈上并加上一个"苹果笑脸",(画上"苹果笑脸"是老师给学生作业最好的评价),此后,今天三个红圈,明天五个红圈,渐渐地这孩子作业本的红圈圈越来越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过多否定,只能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创造潜力,或者对老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而从激励的角度入手,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诸如:你看,"标题多美......","你看,文面多美"......,你看,"情感多美......","你看,这词用得多恰当,""你看,这句话多动人,比喻多形象","你有了很大进步,老师为你感到高兴",此类的评语,不仅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更让他信心自倍。
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坚持鼓励性原则,婉转地指出,使"忠告"也能"顺耳"。如"言之无物,,语言罗嗦"改为""你若能把文章写得现具体此就会更加充实,动人。如果从中能多挤此水分,语言就更简洁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
如果说从优秀的作文中,我们很容易捕捉到可"激励"的闪光点,那么面对写得不够出色的作文我们不妨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比如将学生前后完成的习作进行了对比,如果我们发现了其中的闪光点--即使这种闪光点只有一句话,也如同沙漠的绿洲一样可以令人兴奋不已。老师应当指出这种精彩的根本原因所在,也让学生了解到究竟怎样才能把自己感觉写真实,写生动,究竟怎样的语言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同。这样,目标明确之后,相信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就会有意识地运用这样的语言,将自己的感受写得真实而又生动。
在习作的评改中实行发展原则,首先的思想基础是欣赏。老师要能够欣赏每一名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这种欣赏甚至需要对小到一句话的内容施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批改中这种效应尤其明显。评讲中也要注意这一点。两者结合效果更好。
二、生评
叶圣陶先生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言简意赅,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学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
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改,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这是唤起学生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改,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把作文批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主张让学生自由放任随心所欲地批改,也绝不是否定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评或互评之前,老师应做好几点指导训练工作:(一)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欣赏自己或别人的文章,如:"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层次结构安排","字、词、运用"语言是否流畅或生动等"(二)老师先做示范性评改,特别是要让学生从你的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更要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
生评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互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是有一定的自我监控的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对学习的促进功能将越大。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我尝试了让学生自我评价。刚起步也许学生会无从下手,你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作文的
"闪光点"找得越多越好,可以作为此次习作的奖励分。第二步学会挑刺同样可以奖励。自评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作法,促进了主体性的发展。
互评同样是一种亲身体验的方式,从某种角度而言,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写出的评语,发表的看法,较之教师,对自己或同学更有启发性,更有能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互评的模式可以是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学生参与评阅他人的文章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同时,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学会了尊重他人;被别人批阅作文的学生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看法,这些难道不正能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吗?
总之,作文评价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习作兴趣,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习作索质的切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