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佛教讲求一要六根清净,二要普度众生。
六根指的就是尘世的恩怨情仇。而且佛家zhidao讲求的是大爱,即忘记“小我”普度众生,哪里还有什么七情六欲......
佛祖释迦摩尼宁愿让鹰啄食他自己,也不要回那只鹰饿死,更不能眼看着无辜的兔子被食。是故不可杀生,故戒肉。
色、欲、肉,包括葱、酒在佛教中都沾满了浊气,不利于修行,更何况我刚看了佛教关于十八地狱的说法,为吃肉而宰杀动物的人、好色食肉的和尚、尼姑都答是会下地狱的!!!
因为如果不戒七情六欲,他就不是和尚了 何谓七情? 《礼记·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可见,情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或心理活动,而欲是七情之一。 佛教的“七情”竟与儒家的“七情”大同小异,指的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七种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七情:喜:喜爱、喜欢 怒:生气 哀:悲伤 乐:高兴 忧:担忧 惧:恐惧,埋在人心里最深层的情绪 思:是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9情绪控制和恢复稳定的基础 七情是相对稳定的,是人与外界交流所表现出来的,指挥人与外界的互动。 那么,什么是六欲呢? 《吕氏春秋?贵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么六欲到底是什么东西? 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见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人要生存,生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观,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后来有人把这概括为“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六欲。 但佛家的《大智度论》的说法与此相去甚远,认为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基本上把“六欲”定位于俗人对异性天生的六种欲望,也就是现代人常说的“情欲”。今所用‘七情六欲’一语,即套用佛典中之‘六欲’,泛指人之情绪、欲望等。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