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五体投地近义词:心悦诚服 甘拜下风
五体投地
wǔ tǐ tóu dì
[释义]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6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语出] 《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辨形] 投;不能写作“头”。
[近义] 心悦诚服 甘拜下风
[反义] 嗤之以鼻
[用法] 用来比喻敬佩到了极点。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心悦诚服”都可形容非常佩服。但~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心悦诚服”则含有乐意真心诚意的意思。
[例句]
①球迷们对球王贝利崇拜得~。
②读了他的书;真使我佩服得~。
心悦诚服
xīn yuè chéng fú
[释义]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
[语出]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为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正音] 服;不能读作“fù”。
[辨形] 悦;不能写作“乐”。
[近义] 心甘情愿 心服口服
[反义] 口服心不服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真心服从或佩服人和事。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五体投地”;都可以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带有诙谐和讽刺的意味;~则含有“乐意”的意思;强调真心真意;不虚假。
[例句] 批评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样才能使被批评的同志~。
甘拜下风
gān bài xià fēng
[释义]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认不如对方;表示真心佩服。
[语出] 清·李汝珍《镜花缘》:“如此议论;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真是家学渊源;妹子甘拜下风。”
[辨形] 甘;不能写作“干”;拜;不能写作“败”。
[近义] 心悦诚服 首肯心折 五体投地
[反义] 不甘雌伏 不甘示弱
[用法] 形容自认不如对方;真心佩服而甘心居人之下。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补充式。
[辨析] ~和“自愧不如”;都有心甘情愿地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这个事实的意思;但~偏重在“甘”;真心佩服别人;“自愧不如”偏重在“愧”;自己惭愧比不上人家。
[例句] 我和他比;自愧不如;~。
[成语故事]
西晋大官石苞的儿子石崇没有得到父母的一点遗产,靠自己的功劳晋升为荆州刺史,他不择手段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很快成为西晋头号富翁。晋武帝的亲舅王恺也是一个大富翁,但和石崇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他自己也承认甘拜下风 。
智子疑邻
毛遂自荐
杞人忧天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
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
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
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
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
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
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
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
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
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衣锦还乡
《南史.卷三八.柳元景列传》
庆远字文和,元景弟子也。……霸府建,为从事中郎。武帝受禅,
封重安侯,位散骑常侍,改封云杜侯。出为雍州刺史,加都督。帝
饯於新亭,谓曰:「卿衣锦还乡,朕无西顾忧矣。」始武帝为雍州
,庆远为别驾,谓曰:「昔羊公语刘弘,卿后当居吾处。今相观亦
复如是。」曾未十年,而庆远督府,谈者以为逾於魏咏之。
刘邦的四面楚歌更动摇了项羽的军心。将士痛哭。想当初,项羽为
了功秦而痛失了“先破咸阳者为王的良机”。再因“为人不忍”错
失在鸿门宴上杀刘邦的机会;后因“火烧阿房宫”后想“收其货宝
妇女而东”。当时,有智者建议他在秦地建都称王。而项羽面对秦
宫破残,又思欲东归,还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
之者。”此话一针见血的道出了项羽“衣锦还乡,荣祖耀宗”的观
念。俗话说得好:“好男儿志在四方”。项羽虽然具备中国古人的
传统思想,但他又胸怀“称帝”的大志,在他8年的浴血奋战中,始
终是个孤独的悲剧英雄。项羽一方面想当帝王,一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9方面也想当人人
羡慕的大英雄。并一心想在江东父老乡亲的面前扬名显威。这些都
成了他难成帝业的“拦路虎”。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释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
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成语示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其中~代表本词条: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
幸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
胡人就霸占了北方,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
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
变得十分强盛。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
攻打南方。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
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
偷袭前秦的军队。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
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军要打来了,非常的害怕。在这场战役中,
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为虎作伥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释〗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
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
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
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火树银花
【小孩子让孔子五体投地】
孔丘在鲁国办教育。一天他带领学生驾车出游,路上遇见一群儿童在玩打知仗的游戏,发现其中一个没有和他们一起游戏。
孔丘就停车问这个儿童:“为什么只有你没有和大家一起游戏?”。儿童回答;“游戏没有好处,衣服破了不好缝是一个原因,再说往上会辱及父母,往下可能殃及兄弟姐妹;而且还有争斗,道劳而无功,所以不玩。”说完接着用瓦片修城。孔丘批评他:“你为什么不给我让道?”儿童回答“从古到今,只有车让城,没有城让车的道理”。孔丘于是把专车改道,下车问道:“你一个小孩,怎么那么多诡辩?”儿童回答:“人生下来属3岁就可以离开父母了,兔子生下来3天就可以在野地里跑,鱼生下来3天就可以在江湖里游泳,这是天生自然的事情,怎么叫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