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康熙皇帝遗诏》是用汉、满、蒙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写明“雍亲王皇四子胤礻真,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历尽沧桑的“正大光明”匾额,有一段关于清朝皇帝秘密立储制度的掌故。据记载,康熙帝在位六十年(康熙纪年共六十一年)。清朝规定,新皇帝接位,至第二年才改纪年),他有儿子三十五个,究竟皇位该传给哪个皇子?当时酿成了皇族内部一场极其尖锐复杂的夺权斗争。清朝原没有明确的立储制度,也不实行汉族皇帝的传统立长制。直到康熙帝二十二岁时,他才决定要确立皇储。然而,这个八岁就登基的康熙帝在许多问题上都雄才大略,而在立储问题上却优柔寡断,又多猜忌,以致立谁为太子一事,左右不定,立了又废,废了又立,莫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36衷一是,旷日持久,最后仍不能确定,从而造成了皇子之间长期的倾轧和骨肉相残。在这场夺嫡的政权斗争中,皇四子胤禛终于独占鳌头,他就是雍正皇帝。对于雍正帝的上台,至今说法不一。这一公案,事关宫廷内部机密,长期难于考证,而今仍无定论。但是,有一史实却很清楚,即雍正元年(1723年),曾经建立了一种新的世袭办法,这就是历史上称谓的“秘密建储”的制度。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清朝和其他王朝一样,为了能更好地选择接班人,一般选择的,都是公开立储,可是到了雍正时期,因为雍正上位的流言特别多,他选择了一种秘密立储的方式,保证帝国接班人继任的合法。雍正元年即公元1723年八月,雍正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见王公大臣的时候,向他们宣布,因为儿子们都很年轻,确定继承人的事情,要特别谨慎。为了保险起见,他把继承人的名单都写好了,封在盒子里,放在乾清宫最高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
正大光明匾是在哪呢?在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是后三宫的第一宫,面阔九间,进深5间,高20米!顺治康熙以此为寝宫,在这里住,也在这里办公,包括读书学习批奏章见官员见使节,举行典礼家宴等,雍正移居养心殿,但经常在这里选派官吏,批阅奏章。
这么一看明白了,不是所有人都是武林高手,一蹿就可到匾额后换东西,而且一直有人把守,晚上也不例外,哪个贼有这么大本事?那会儿又没有隐身衣。
再说了,就算是真的有人能买通内应,乾清宫的侍卫们全都被迷晕了,有高手可以进入,真的蹿上去,拿出了这匣子里的圣旨——想换成自己的意中人,以后某人好做辅7a64e4b893e5b19e363国大功臣,享受荣华富贵……
但是有用吗?没有的。因为雍正早就预防了这一招,他另外写了一份同样的遗诏,封在盒子里,常常随身携带,注意哟,是随身,就算不随身,也是珍藏密敛的,外人根本不知道。这样,就算是换了匾额后的,没拿到他身上的也没用!
皇帝死后,顾命大臣们,会共同取出建储匣,和皇帝秘藏的另一份对照,核实后宣布皇位继承从,一般而言,他们还都会有口谕。
就这样,虽然没有摄像头,可再能的人也偷换不了。
正大光明匾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的背后是清代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清朝,抄由于皇子极多,为争夺帝位,皇子们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常常到你死我活的境地。例如康熙皇帝有35个儿子,为立储的事曾两次废立皇太子,弊病多,矛盾大袭。雍正皇帝继位后,吸取了前代立储的经验教训,创造了秘密立储的办法,就是:将选定的继承人姓名秘密抄写两份,一份带在皇帝身边、一份藏于立储匣内,置于正大光明匾后,任何人不得百擅自取下开看。一旦皇帝驾崩或者退位,王公大臣们才能将秘匣从匾后取下,当众开启,宣布“御书”所指定的王位度继承人。历史上,乾隆、嘉庆、道光、咸丰4帝,都是秘密被立储而继承王位的。
是的。
“正大光明”匾高悬于乾清宫正殿,这个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
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7a64e4b893e5b19e333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扩展资料:
清朝建立以来,在皇位传承上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前朝的经验固然可以借鉴,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嫡长制虽可避免兄弟之争,但不能保证选优;太子制则容易引起皇室内部倾轧,骨肉相残。
因此,怎样立储、怎样传位,也是皇帝深感伤脑筋的一件事情。清初是其建立政权、平定叛乱、恢复经济、巩固统治的关键时期,但皇权斗争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即使像康熙这样英明的皇帝,也被皇子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弄得心力交瘁。
于是,雍正帝即位后,吸取了历代围绕预立太子发生的皇子、后妃之间为争储位明争暗斗、倾轧不休、骨肉相残、造成混乱的教训,以及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从此,不再公开立皇太子,而是秘密立储,直到自己驾崩之后,由谁来继承皇位才真相大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大光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秘密立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