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是顺治皇帝挂上去的。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的正大光明匾是顺治帝所书并且悬挂,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也就是在皇帝生前不公开的立皇太子。
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扩展资料:
雍正皇帝即位后,从自己争夺皇位的亲身经历中吸取了教训,在《雍正起居注》中记载了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的谕旨。
这天,在乾清宫西暖阁面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1大臣、九卿:我圣祖皇帝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大计。
圣祖之精神力量,默运于事先,贯注于事后,神圣睿哲高乎千古帝王之上,自能主持,若朕则岂能及此也。
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托付于朕,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
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诸王大臣咸宜知之。
或藏数十年亦未可定,诸臣表示无异议后留总理事务王大臣将密封锦匣收藏于正大光明匾额后,这份圣谕表示从此不再公开册立皇太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匾原来是顺治帝所书,康熙摹勒上石,原迹藏于故宫御书处,乾清宫悬挂的是乾隆摹拓的,后来嘉庆朝失火,匾额被烧毁,嘉庆皇帝命人重新摹拓,现在所悬挂的应当是那个时候。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6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这个匾的背后藏有决定太子命运的“建储匣”。
在当时,皇子之间夺取皇位的明争暗斗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矛盾,自雍正朝开始采取秘密建储的办法,即皇帝生前不公开立皇太子,而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式二份,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咸丰皇帝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和光绪皇帝没有儿子,这种秘密立储的办法才失去其意义。
扩展资料
正大光明,是一个成语。出自宋代大家朱熹的《朱文公文集·卷三十八·答周益公》:“至若范公之心,则其正大光明,固无宿怨,而惓惓之义,实在国家。” 意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乾清宫正殿高悬着由清代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由于它特殊的历史意义和近年来影视作品的不断渲染,几成清王朝的一大标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大光明 (乾清宫匾额)
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无轻民事惟难。
乾清宫建筑规模为内廷之首,作为明代皇帝的寝宫,自zhidao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有14位皇帝曾在此居住。
皇帝虽然居住在迷楼式的宫殿内,且防范森严,但仍不能高枕无忧。据记载,嘉靖年间发生“壬寅宫变”后,世宗移居西苑,不敢回乾清宫居住。
万历帝的郑贵妃为争皇太后闹出的“红丸案”、泰昌妃李选侍争做皇而移居仁寿殿专的“移宫案”,都发生在乾清宫。明代乾清宫也曾作为皇帝守丧之处。
扩展资料:
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后来还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清朝康熙皇帝以前,这里沿袭明制,清朝顺治、康熙年间,乾清宫与政务关系相当密切,皇帝在这里读书学习、批阅奏章、召见官员、接见外国使节以及举行内廷典礼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属,这里即作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一些日常办事机构,包括皇子读书的上书房,也都迁入乾清宫周围的庑房,乾清宫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