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1988年6月20日,《北京日报》就报道了这样的胜景:
这次海市蜃楼发生在被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对面海域。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从蓬莱阁向北望去,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出现了种种奇观,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波涛万顷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无数游人涌向海边竞相观看。
我国古代早就注意到海市蜃楼了。宋代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云:“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苏东坡认为海市蜃楼是幻景。
蜃为何物,蛟龙或大蛤蜊。古人曾误认为海市蜃楼是蜃吐气而成的。
实际上,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的光现象,与蜃没有任何关系。通常,地面附近的空气是较均匀的,光在其中沿直线传播。但地面上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对光的折射率也随之藏小,因而会发生折射,甚至全反射现象。
夏天,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空中的低,空气的折射率下层比上层的大。从远处的山峰、船舶、楼阁等反射出的光线射向空中时,不断地发生折射,进入温度较高的在海市蜃楼中,天空和远山的反射给人以错觉,好像岛屿在湖里一样上层气层的入射角不断增大。当光线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还要发生全反射现象。这些光线进入观察者眼中,就会在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处看到这些景物的虚像,这就是蜃景。
蜃景不仅e68a84e79fa5e98193336在海上能看到,在沙漠地带、青山之间、柏油路上,也能看到。所以当你看到蜃景时不要大惊小怪,用你掌握的光的全反射原理就可以解释清楚了。
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是一种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比喻虚幻不存在的东西。
拼音: [ hǎi shì shèn lóu ]
基本释义:
1.即“蜃景”
2.比喻虚幻不存在的东西。蜃(shèn)。
出 处:《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像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例 句:1. 他在企业界是一员猛将,他是时时刻刻向前突进的,然而在他面前,不是半浮在空中的荒唐虚无的~么?
扩展资料
近义词:
空中楼阁 虚无飘渺 虚无缥缈 子虚乌有 镜花水月
相关词汇分析:
一、空中楼阁 [ kōng zhōng lóu gé ]
1. 【解释】:悬在半空中的阁楼。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空想。
2. 【出自】:《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唐·宋之问《游法华寺》诗:“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3. 【示例】: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
二、虚无飘渺 [ xū wú piāo miǎo ]
1. 【解释】: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2. 【示例】:人要到月亮上去,以前认为是~的想法,而现在则是确实可行的事实。
三、虚无缥缈 [ xū wú piāo miǎo ]
1. 【解释】: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形容空虚渺茫。
2. 【出自】: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3. 【示例】:这都是~的事,那里有甚么神仙鬼怪!我却向来不信这个。 ◎清·吴趼人《e68a84e8a2ad7a6433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五回
四、子虚乌有 [ zǐ xū wū yǒu ]
1. 【解释】: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2. 【出自】: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3. 【示例】:文贵征实,不蕲于振奇,所以愧文士~之习也。 ◎清·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五、镜花水月 [ jìng huā shuǐ yuè ]
1. 【解释】: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2. 【出自】: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3. 【示例】: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 ◎何其芳《梦中道路》
海市蜃楼,又称蜃抄景,是一种因为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其本质是一种光学现象。
海市蜃楼的出现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其特点是同一zhidao地点重复出现和出现的时间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