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两个词语都是正确的写法,而且是近义词。
势不可当 [ shì bù kě dāng ] 当:抵挡。形容来势十分迅猛,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1不能抵挡。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翻译:这些反贼恣纵放荡,他们来势迅猛,不可抵挡。我们可以用计谋来让他们屈服,光靠武力很难取胜。
势不可挡 [ shì bù kě dǎng ] 同“势不可当”。挡:阻碍。来势迅猛,不可抵挡。是汉语词语。
引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八回:众将见西岐士马英雄,势不可挡,并无一筹可展,半策可施。
翻译:众将看到西岐的军队,来势迅猛,不可抵挡,竟然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势如破竹 [ shì rú pò zhú ] 形容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 处:唐·房玄龄《晋书·杜预传》:“今军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翻译:今天军队的声威大振,如同劈竹子一样,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
例句:我军势如破竹,很快攻占了南京。
锐不可当 [ ruì bù kě dāng ] 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的攻势。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
例句:想当年他所带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之势,横扫大江南北。
没区别 古文原文是用:势不可当 只是同意词而已 现在用作势不可挡也没问题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二泉映月》一课时,遇到了“势不可当”这个词语,有学生来问我:“是不是语文书写错了,应该是‘势不可挡’吧?还有以前学过的‘螳臂当车’也应该是‘螳臂挡车’吧?”带着学生的疑问,我在网上搜了一些资料,以此来答复学生,也是给自己补了一课。
疑问一:是“势不可当”还是“势不可挡”?
过去,我们习惯用“势不可挡”,而旧教材同样也是用“势不可挡”。是不是现在的教材印错了呢?有的老师不禁怀疑起教材来。为了解开这一疑团,我上网查找了一些资料,资料显示:从语言文字的演变过程来看,“当”出世较早,在《说文解字》里只能查找到“当”而未见有“挡”就说明这一点。“当”是一个多义字,其中一个义项就是抵挡、阻挡,“螳臂当车”中的“当”就是此义。“螳臂当车”这一成语出自战国时的《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势不可当”最早出自《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可见,“挡”未面世以前,“当”代“挡”。到宋代,在宋代编的字典《广韵》中才找到“挡”身影,可见,“挡”只是“后起之秀”罢了。到元代,“挡”被广泛运用,表阻挡、抵挡之义,表此义项时,可用“当”也可用“挡”。
那么,到了现在,是用“势不可当”还是用“势不可挡”?《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有这样的注释:【势不可当】来势迅猛,不可抵挡。也说势不可挡。【势不可挡】势不可当。从注释中可以看出两个词都是正确的,用哪一个都没有错。同理,“锐不可当”也可写作“锐不可挡”。不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规定:“‘势不可挡’现在一般写作‘势不可当’。”其意是不提倡使用“势不可挡”。小学语文教学承载着培养小学生规范运用中国的语言文字的重任,作为教学的载体之一的小学语文教材,当然应该遵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规定,统一使用“势不可当”了。
疑问二:“势不可当”中“当”该读什么呢?
听课时发现,有的老师把“势不可当”中的“当”读作dāng,有的读作dǎng,到底“势不可当”中“当”该读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其注音为dāng。对“势不可挡”中“挡”的注音是dǎng。看来,“势不可当”和“势不可挡”这两同义词,其读音还是有区别的。
结论:就权威性而言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4,《现代汉语词典》无疑是比老师权威的,既然《现代汉语词典》中两个都有,那么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去找老师,指出老师的这一不足。老师不仅不会生气,还会赞赏你的钻研精神。
另外,就使用而言,日常生活中多用势不可挡,但是,你作为一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会发现“当”字才是正统,就以后的高考而言,“螳臂当车”诸如此类的成语很多,因为成语中多是保留了以前的字,所以坚持使用“当”字吧,到了高中你会发现字音形对你而言不容易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