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最为繁华的当属大唐,当时唐朝的繁华、包容、多样性、开放程度是世界其他国家不可相比的,被称为大唐盛世。但是我们中华文明却在繁荣的大唐手里差点断送,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唐朝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正处于唐朝最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由于唐玄宗在晚年时期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导致了唐朝朝中腐败不断,各地势力逐渐做大,当时的唐朝真的是暗潮涌动。最后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发起了叛乱,长安以及各地皆出于一片混乱的局面,百姓四处逃散,就连一国之君也带着自己的爱妃仓皇逃亡。随后太子即位,八年之后唐朝才打败叛军。一个国家由盛转衰,国家的统治者绝对是难辞其咎的,唐玄宗的荒唐必然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因素。
另外安史之乱中还有一人也是罪魁祸首,这个人就是奸臣李林甫。李林甫扳倒张九龄,爬上了高位,为了固位,他建议玄宗任用目不识丁的胡人为官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0,独掌大权。并在暗中勾结权臣,中伤其他官员,构陷朝廷。李林甫对于自身权利的过分追求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最终结果。
安史之乱带给唐朝的是大面积的伤亡,国力大减,百姓们流离失所,八年来给人们带来的伤痛是无法衡量的。对于安史之乱人吃人的现象是肯定存在的,史书上也曾有过记载。其实在历史上“人食人”的例子屡见不鲜,在安史之乱中张巡他们也是在及其艰难的情况下,为了保卫国家才开始了“食人”,有人也评价张巡吃人这一举动是为了守住睢阳,也是因为他才改变了大唐的历史。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他们是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
安禄山晚年长年长疮疖,到起兵叛乱之后视力渐渐模糊,这时已经接近失明。加上全身长满块状毒疮,病痛使他更加暴躁烦乱,动辄使用刑罚,连身为谋主的大臣严庄也遭鞭棍抽打。于是在严庄的建议下,他儿子安庆绪派安禄山身边的近臣李猪儿进入安禄山营帐中把他杀死,草草埋在床底下。安庆绪称帝。
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后来把安庆绪杀了,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9补谥安禄山为光烈皇帝。史思明接着造反,一路攻城掠地,但是史思明为人残暴,一直想找机会杀自己长子史朝义,以便立幼子史朝清为太子,史朝义忍无可忍,又一次受到史思明的呵斥后,害怕被杀,便先下手为强,把史思明杀了。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是李林甫。
扩展资料:copy
安史百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度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知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道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的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