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多指在符合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做事
量力而行意思是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意思是有能力的人就进一步争取,没有的就暂且退下,人应该按照自己能力的情况去做事情。
拼音是:liàng lì ér xíng。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示例:叶圣陶《英文教授》:“各位同学呢,大家量力而行,能捐多少就捐多少。”
扩展资料:
量力而行的典故: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8 公元前712年,郑国的国君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国和鲁国共同出兵讨伐许国。联军兵临许都城下,终于城被攻破,许国的国君庄公仓皇出逃。接下来的事是如何处置许国。
齐国的国君釐公提出,应把许国交给鲁国来管辖,但鲁国的国君隐公表示不能接受。于是,齐釐公说:“讨伐许国是郑国的主张,出的兵也最多。既然鲁国不能接受,那末就让郑国来管辖。”
其实,郑庄公伐许的目的就是为了吞并许国,但碍于面子,只好先推让一番,最后才把许国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面交给许国的大夫百里,由他扶助许庄公的弟弟许叔管辖;西面交给自己的大夫公孙获助守,实际上是监督东面的许叔。
《左传》的作者在叙述这一历史事件后评论说:“郑庄公这样做合乎礼。他是因为许国不合法度才讨伐它的。许国降服了,他就原谅了它,并且根据各人的德行作了恰当的处理,还能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来行事。选择有利的时机而采取行动,不连累后人,真可说是知礼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量力而行
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事,所定目标要合理适度,
量力而行(liàng lì ér xíng)意思是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译文:能力大就前进,不然叫退后,按照自己能力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
近义词 :实事求是、量入为出、量体裁衣、度德量力、力所能及
反义词:力不从心、不自量力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实事求是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shì qiúshì,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66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译文:河间献王德在孝景帝前元二年立,喜欢古书,实事求是。从民间得到善书,一定是喜欢给他,留下真实,加上金帛赐给他招来的。
2、反义词
力不从心,汉语成语,拼音为lì bù cóng xīn,指心里想做某事,但是力量不够。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如诸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
译文:现在使用的大军不能得出,各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