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历史故事一:
据传,秦灭六国之后,有一个叫卢生的方士,受始皇之命出海,回来后,给始皇带回了句话,说:“亡秦者,胡也。”
始皇相当迷信方士,所以他从子孙后世角度,即开始北筑长城,想让这个句话落空。当时始皇把修长城当做小老百姓修自已家院墙一样来修,但这条院墙出太长了。因此动用了秦国全国的国力,让许多老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修长城的举动,也是简接激发民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从另外角度讲,最后亡秦的,还真有胡的作用,不过从秦人手中接过天下的则是汉人。对于方士带回的谶语,根据秦国选都江堰的前例,很可能是六国故人想出来的,耗秦国国力的法子。
历史故事二:
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有人说秦始皇陵就在长城底下,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没有人会去破坏,当然秦始皇陵也不会遭到后人的破坏,这才是秦始皇修长城的真正目的。
人们常说的“明修长城清修庙”也就是这意思,秦始皇真正的灵柩,就藏在长城下面。秦始皇在修长城的同时也正在修建自己的坟墓,坟墓完工以后所有的人也就成了陪葬,为的是不让修长城的人对外宣扬。
历史故事三: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在她成亲那天,新郎范喜良被官兵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丈夫。
一路上,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
最后她听到范喜良已经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大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历史故事四:
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
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
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但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
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现在,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历史故事五:
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
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扩展资料
万里长城雄踞于我国北部河山,由西向东跨过黄土高原、沙漠地带、崇山峻岭、河谷溪流,是世界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源于战国时期。《左传》中已有长城的记载。
战国时期,已形成了一些大城市,如秦国的咸阳,赵国的邯郸、燕国的下都、魏国的大梁等,北方的大平原,成了北部游牧民族严允、林胡、楼烦、东胡、匈奴的统治者向南争夺的对象。同时,各诸侯国统治阶级集团之间兼并战争,亦达到非常频繁的地步。
开始,为防止来自北方的突然袭击,各诸侯国在北部修建了长城。后来,各诸侯国之间亦筑起了长城进行自卫。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为收复失地,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讨伐匈奴,将他们赶到了黄河以北,为了在北部设置郡县,保卫边疆,秦始皇开始大规模地修建长城。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把燕、赵、魏各7a64e4b893e5b19e332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用30万人力连续修了10多年,完成了西起甘肃临洮(岷县),沿黄河到内蒙临河,北达阴山,南到山西雁门关、代县、蔚县,接燕国北长城,经张家口东达燕山、五田、锦州延到辽东的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人称“万里长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城
1、“十口金镢露着袢,十口金锅露着沿,百样草药到处见。”
秦始皇修长城时候,征集了全国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人还好说,特别是南方人来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饱,劳动又重,死的人就多了。阎王小鬼把死在长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庙里注销户口。城隍爷打开户口簿,挨个一查,说;“这些人都不到死的岁数,不能注销。”小鬼回禀阎王,阎王来找城隍说理,说他们已经死了,填了长城馅,为什么不给注销户口?城隍说:“他们寿数未尽,根本就不该把魂拘来。”俩人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没办法,就去找玉皇大帝打官司。玉皇大帝听了俩人争执的理由,官司一时不好断,就让他俩先回去,然后让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调查。太白金星变化成一个老头,来到长城上一了解,确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万。死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吃不饱,二是活太重。同时还了解到修长城是为了防御外族侵略。太白金星回天禀告了玉皇大帝,玉帝为了拯救民工,加速长城的工程速度,就派老君爷和药王爷下凡。老君爷造了十口金锅,十把金镢,这两样可是宝贝。那十口金锅煮上饭,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们再也不饿着肚子干活了。那十把金镢更是厉害,不管多大的石头,用金镢一比划,一块四棱见线的大石条就出来了,民工们再也不用费力开凿石条了。
药王爷为了治民工们的病,就在长城内外撒下了许多药籽,长出了许多草药,什么柴胡啦、知母啦、苍术啦,不下几十种,民工们有了病,一吃就好。有了这几样宝贝,工程速度果然很快,不久,就把万里长城修好了。那十口金锅,十把金镢,老君爷没收回去,一直就在八达岭埋着,光听说露着沿,露着袢,就是谁也找不到。药材可是到处都有。
回头再说阎王爷和城隍爷的官司。修长城的民工,阳寿未尽,本来就不该死,不应把魂拘去,玉皇大帝断的是城隍有理,阎王无理,阎王的官司打输了。所以后来,人们给城隍修了庙,叫城隍庙,给玉帝修了庙,叫玉皇庙,也给老君修了老君庙,给药王修了药王庙,唯独没人给阎王修庙。不知旁处有没有,反正围绕着长城八达岭一带没有阎王庙。
2、仙女泉
修八达岭这段长城的时候,天大旱,从春到夏,一滴雨没落。天气又热,民工们嘴唇干得裂口子,嗓子眼儿冒烟。可还得抬着石条往山上去,走得慢了一点,监工头就拿鞭子抽。民工们抬着抬着就晕倒了,连人带石滚下去山坡,哪天不死点子人。
有这么一天中午,大家抱着发下来的窝窝头,谁也吃不下去。那硬窝窝头在嘴里干打转,就是不进嗓子眼儿里去。正在这时,来了个穿青衣的姑娘。手里抱着一个白瓶,说是给他丈夫送水的。找了好多天,也没找到,估计是丈夫不在了。她说,这一瓶水就送给大家喝吧。说完,撂下白瓶就走了。这个白瓶,胳膊腕粗,半尺多高,恐怕一个人连半口也喝不到就没了。不过人家既然是好心撂下,就是能抿上一点点,也该感谢人家的好意。有人便把白瓶拿起来,揭开盖对着嘴就喝起来。人渴极了,想着是喝一口,润润嗓子。可一喝起来,就咕嘟咕嘟灌了个够,然后才递给第二个人。说也怪,这一伙人轮了一圈,白瓶里还有水。于是又开始轮第二圈。第二圈还没轮完,监工头来了。监工头也渴得要命呀,见有人抱着白瓶喝水,上去就抢。那人一撒手,监工头没接住,啪地掉在地下摔碎了。大家先是一惊,紧接着惊讶地发现,摔碎白瓶的地方出现一汪清亮的水泉。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是仙女给送水来了。从此,修筑八达岭的民工们再也不受饥渴的威胁了。这个泉因为是仙女送来的,大家就管它叫仙女泉。
3、青龙福地倒吸水。
相传,清朝年间,康熙帝去北国私访。途经八达岭长城,觉得燥渴难忍,跟随保驾的白大将军便寻到了一眼泉水,因没有杯碗之类的盛具,最后只好请皇帝到泉边自饮。康熙帝因渴极了,也顾不上许多,撅着屁股咕嘟咕嘟一气儿喝了个够。喝完水,便在此地小憩,康熙帝忽觉刚才喝水有失体统,不禁脱口问道:“白爱卿,你看我刚才喝水时像什么?”白大将军很机智,急忙答道:“象青龙倒吸水。”康熙皇帝哈哈一阵大笑,心中那点疙瘩也消失了,并称此处能及时化解口渴之急,此乃有福之地;后来,坊间便有了“青龙福地倒吸水”的传说。
4、东米仓,西米仓
在八达岭上往南看,有两座山,山上碎7a64e4b893e5b19e339石呈米粒状。东边的那座山,叫东米仓,西边的那座叫西米仓。修长城时,民工们要吃饭,人多呀,每天都要吃大批的粮食。那时侯征集全国粮食,都往这里送,送的少了,不够用,送的多了,日晒雨淋都霉烂了。尽管不断地送,可还是供不上民工们吃。民工们吃不饱,还得干重活,因此连饿带累,死的人可就多了。
上天王母娘娘,很体恤黎民的疾苦,就在八达岭堆放粮食的地方,点化两座米山。好家伙,两座山的粮食,人再多也吃不完呀!从此全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往这里送粮了,修长城的民工们也不再挨饿了。一直到把长城修完,这两座山也没见减低。据说,就是打那时侯流传下来,男人在外做活,妇女在家管吃饭,因为王母娘娘在天上就是管吃饭的。
5、西麻草
八达岭有一种草,叫西麻草。这种草有毒,人碰着它,就象蝎子蜇一样疼,疼得嗷嗷叫。它生长在八达岭长城外,替边防人员放哨,对保卫八达岭还很有功劳哩。 传说,大边(长城)修好以后,在关口地方都设重兵把守。八达岭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关口了,从修好那天起,一直没有断过驻兵。长城上不是都有楼子吗?那楼子叫敌楼,站岗放哨人员就在那里头。当官的经常提着鞭子查哨,发现哪个敌楼的哨兵睡着了,就是一顿马鞭。 他们更怕的是自己睡着了,敌人摸上来还不知道,要是那样,不仅是挨打,还有杀头之罪哩!因此,他们一到岗哨上来,就向老天哀告:“老天爷呀,保佑着,千万别让我睡着。敌人来了,跟我打声招呼,让我知道。”也别说,他们的哀告玉帝还真知道了。玉帝体会边防人员的苦处,便想了一个办法,派草神带上西麻草籽,撒在长城外。草长起来了,到处都是。入侵的敌人一碰到这种草就蜇得“嗷嗷”叫,放哨人员听见有人喊叫,机灵就醒了。从此,再也不会因站岗失误而被杀头了。西麻草成了哨兵的好友,他们对西麻草也更加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