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1、细胞学说(1838-1839)
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Matthias Jakob Schleiden) 和动物学家施旺(Theodor Schwann) 最早提出,直到1858年,德国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才较完善。
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这e5a48de588b67a64330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2、能量守恒定律(1842-1847)
能量守恒定律(energy conservation law)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 。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3、生物进化论(1859)
在西方思想史上,力持进化论观点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经过多年的探索,达尔文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进化思想:生物界本来就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达尔文主张,生物界物种的进化及变异,系以天择的进化为其基本假设:此外,并以性别选择和生禀特质的遗传思想来作辅助。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出版,震动了整个学术界和宗教界,强烈地冲击了《圣经》的创世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对宗教“神造论”和林奈与居维叶的“物种不变论”发起一场革命,震动当世。由于进化论违反《圣经》里的创世论,所以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宗教争论的焦点。
扩展资料:
生物进化论之”达尔文“甲虫的由来: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
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
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胞学说
达尔文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给神创论copy以沉重的打击。恩格斯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相提并论,认为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zhidao转换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之一。
1、细胞学说的意义
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这一学zd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其中心思想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生物学的发展,任何生物学的重要问题都必须从细胞中寻求最后的解答。
2、能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从物理、化学到地质、生物,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原子核内部,只要有能量转化,就一定服内从能量守恒的规律。从日常生活到科学研究、工程技术,这一规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对各种能量,如煤、石油等燃料以及水能、风能、核能等的利用,都是通过能量转化来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是人们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有力武器。
3、生物进化论的意义
(容1)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进化论开创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3)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了巨大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