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1、【成语】: 心慈好善
【拼音】: xīn cí hào shàn
【解释】: 心地仁慈,乐于行善。
【出处】: 元·郑廷玉《冤家债主》第一折:“我是个心慈好善的人,现如今吃长斋哩。”
【举例造句】: 为人一生有仁义,性格宽洪,心慈好善,看经布施,广行方便。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十五回
2、【成语】: 心不二用
【拼音】: xīn bù èr yòng
【解释】: 心思不能7a64e58685e5aeb9335同时用在两件事上。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出处】: 汉·桓谭《新论·专学》:“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成者,由心不两用,则手不并运也。”
3、【成语】: 心安理得
【拼音】: xīn ān lǐ dé
【解释】: 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出处】: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三回:“原来我们只求自己心安理得,那外界的苦乐原是不足计较。”
【举例造句】: 到后来忘却了真,相信了谎,也就心安理得,天趣盎然了起来。 ★鲁迅《病后杂谈》
4、【成语】: 心存芥蒂
【拼音】: xīn cún jiè dì
【解释】: 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出处】: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举例造句】: 若在平时,吴佩孚定要反对,此际却心存芥蒂,貌为客气。 ★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六回
5、【成语】: 心孤意怯
【拼音】: xīn gū yì qiè
【解释】: 指心虚而胆气不壮。
【出处】: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
【举例造句】: 彼接济既断,又惧我师之袭其后,心孤意怯,必且速退。 ★清·薛福成《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
与深入人心相似的成语为:
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基本释义
铭刻在心灵zd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褒义
出 处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版》:“深荷王公之德;铭心刻骨。”
例 句
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将~,永志权不忘。
安魂定魄 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安民告示 安定人心的抄布告。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出处:清·金念劬《避兵十日记》:“嘱两县速出安民告示,谕令店铺照常开张。”
昂然自得 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白水鉴心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不存芥蒂 芥蒂:本作“蒂芥”,细小的梗塞物,比喻积zhidao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
出处: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基本释义
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copy永远不忘。
褒义
出 处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心刻骨。”zd
例 句
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将~,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