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东西一词起源于东汉,当时有东西两京,到东京买货物叫买“东”,到西京购货物叫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买东西”的由来南宋大学者阿朱熹,在街头遇上好友盛温和,盛手提一zd竹篮子说自己急着去店铺,回头约朱到家长叙,朱望盛手中竹篮问:“贤弟手提竹篮何用?”盛答:“装东西”,朱问:“不能装南北吗?”盛答:“专不可,东方属木西方属土,竹篮子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竹篮子何装?”后世据此说,买货物称买东西。古人以五行对应方位,东西南北中对应金木水火土,东西主金木;南北主水火。“南北”所对应的“水火”以及“中”所对应的“土”是没有多少价值的,所以没有买卖的必要,故我们只能说买东西不能说买南北。这里的“金”“木”指代范围又进一步扩大,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金银、木料、木材之类的了,而是指生产、生活工具、资料等等。另外,古人以面南背北为上,即南北为通路、顺达,这就是为什么皇帝始终要面南背北而坐,衙门也要朝南开的原因。而东西两侧置放物件属,指点物件的时候自然指着东、西两面,故以东西来作为物品的统称。
因为这是有规律的东西南北
“买东西”的由来zhidao 南宋大学者阿朱熹,一次造访其友盛温如,适逢盛手挎篮子上街。朱问:“此刻你欲何往?”盛答:“上街买东西。”“买东西?”朱熹很奇怪,又问:“那么南北也可以买吗?”盛曰:“不可,我这篮子只装得金类木类,水类火类是装版不得的。”朱熹听罢连连点头权。原来古代的“五行”木金水火土,是与东西南北中相配的。其东方属木、西方是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
原创/杂谈.瑞鹤 四方位本来并不存在固定顺序,但人们习贯上总说成“东南西北”。其中原因有三: 一、东南西北与春夏秋冬四季有关。一年四季星相不同,北斗星柄春季指向东方,夏季指南方,秋季指西方,冬季指北方。四季时间顺序是固定的,人们把四方位和四季星相连系起来,习贯上总认为“东南西北”就是四方位的自然顺序。 二、与地球运转有关。过去人们相信地心说,认为太阳也是绕地球转的。太阳早晨从东方升起,向南、西方向运转,人们想像夜晚太阳由北边转到东。其顺序给人的感觉极深。这使人习贯上把四方位顺序说成东南西北。 三、与东南西北四字的声调有关。东南西三字皆平声,唯独“北”字是仄声(新声为第三声,旧声为入声),只有把它放在二四位置,音节处平仄才能错开,读起来阴阳顿错分明,顺口有力。因此,也有说“东西南北”和“南北东西”的。绝少有人说“东西北南”、“北南东西”、“南东北西”。 【提示】汉语中的平仄是客观存在,自古有之。古诗文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在音节处错开平仄,这样读着更有阴阳顿错。曾查过100个带数字的四字成语,如“一筹莫展”、“三心二意”、“五颜六色”、“七情六欲”、“八面威风”、“九死一生”等。其中80个二四位置平仄是间开的。南北朝时期正式研究出平仄,为唐朝格律诗的出现奠定了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62声律基础。可见,格律诗的声律要求,并非文人生造,它是符合汉语客观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