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成语大世界欢迎您的到来
您的位置:荆门成语大世界 > 成语大全 > 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神机妙算的故事

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神机妙算的故事

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昭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昭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昭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昭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昭,昭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昭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昭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昭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4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空城计

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维后继续向魏国进军,魏国派司马懿抵挡蜀军,在街亭打败马谡,而诸葛亮城中空无一人,兵都出去解围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诸葛亮没法,命令大开城门,派几个老兵在打扫卫生,自己带两个儿童在城楼上面弹琴,司马懿的兵来到城外,看到四个城门大开,诸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马懿命令兵不动,自己上前一看,看诸葛亮神情自若、琴声不乱,怀疑有伏兵,这才命令撤军。


一、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取胜的故事太多了,挥泪斩马谡、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七纵孟获、火烧博望坡、 火烧新野、 舌战群儒 、取南郡等等。无法得出哪个是最厉害的。
二、简介(节选):
1、挥泪斩马谡,一说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e5a48de588b6e799bee5baa6362斩,是必然的原因。
2、博望坡之战,发生于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博望坡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博望镇。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与刘备交战,刘备在杀伤一定曹军后退兵。日后曹操将重心转移至北方的袁谭与袁尚身上,无暇再顾及荆州的刘备,使其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而刘表亦不愿再北伐曹操,中原南部有了数年的和平。
3、草船借箭:
那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面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借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一定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一定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相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诸葛亮是中国赫赫有名的鬼谷子学派的传人,智谋极高,该学派传人如张良、范蠡等,既明白功成身退之理,也是功成身退的典范。诸葛亮26岁时就自比管仲、乐毅,而管仲、乐毅都是王佐之才,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就为只有三千人马的刘备作出了三国鼎立及一统天下的战略战术谋划——《隆中对》,历史验证了《隆中对》在此后数十年间惊人的准确,三国鼎立后因为刘备不听诸葛亮之言及其子阿斗无能又听信谗言,导致一统天下之志未能实现。

诸葛亮虽为将相,然其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且品格高尚,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民间拥有崇高的地位,他甚至超过了一些开国帝王,成为后世景仰的楷模和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诸葛亮一生留下的传奇故事很多,其病前死后还能将兵马粮草全部撤回,将后事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至今未见其真坟,其死令人生疑, 诸葛亮当时到底有没有死已成为千古之迷。根据流传的《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处境和智慧推算, 诸葛亮当时并未病死五丈原,但情势不得已他只好以死为计,金蝉脱壳,功成归隐。 诸葛亮预知天意已定——三国归晋,人力已无力回天。既然无力回天,不如及早抽身,功成身退,保全身后的名节,但明退显然是不行的,因要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及托孤时的尽节以死的诺言,唯有选择(假)死而后已,才能两全, 诸葛亮功成身退归隐,其金蝉脱壳之计用得绝妙,以致当世无人能破,留下千古之迷。诸葛亮以死尽节,保全了身后的名节千古流芳。

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当世无双。表现在:
1、《三国演义》198页,刘备三顾茅庐问计,诸葛亮应以《隆中对》,“只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芦,已知三分天下”。孔明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此处为诸葛亮出山之时不仅知三分天下,而且知三国终归晋,自己是不得已才出茅庐,并已提前安排了归隐之事)

2、诸葛亮神机妙算一个月以后的特殊反常的东南风天气及自己脱离虎口的日期。《三国演义》235页,孔明曰:“亮虽虎口,但安如泰山,……,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令子龙驾小舟来南岸边等侯。切勿有误。”玄德问其意。孔明曰:“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

3、诸葛亮神机妙算特殊的大雾,用计草船借箭,真是千古一绝。《三国演义》239页,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只箭。”……“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

4、诸葛亮能于瞬间准确预测并考虑好事情的始终,表现在:《三国演义》273页,孔明曰:“……吾观魏延脑后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孔明指魏延曰:“吾今且饶汝性命。汝可尽忠报主,勿生异心;若生异心,我好歹取汝首级。”魏延喏喏连声而退。数十年后,《三国演义》556页,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造反, 魏延喊道“谁敢杀我?”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原来孔明临终之时,授马岱以密计,只待魏延喊叫时,便出其不意斩之。

5、 《三国演义》471页,孔明笑曰:“非汝二人之罪。吾未出茅庐之时,先知南蛮有驱虎之法。吾在蜀中已办下破此阵之物也;随军有二十辆车,俱封记在此。今日且用一半;留下一半,后有别用。” (此处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先知多年后破阵之事,并提前安排妥当)

6、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有如囊中取物,平定西南地区导致该地区从此纳入中国版图,并在以后的数千年间从不反对汉人统治。《三国演义》474页,诸葛亮将在蜀中已办下的另一半破阵之物——十车火炮,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某子子孙孙皆感覆载生成之恩,安得不服!”

7、《三国演义》439页,土人曰:“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昔小婿入川之时,于此布下石阵,名“八阵图”。反复八门,……每日每时,变化无端,可比十万精兵。临去之时,曾吩咐老夫道::“后有东吴大将迷于阵中,莫要引他出来。”……陆逊回寨,叹曰:“孔明真卧龙也!吾不能及!”于是下令班师。 ( 此处为诸葛亮入川之时,即已预知后来刘备必不听其言,伐吴兵败必经此地,提前数十年布石阵阻吴十万精兵,保全了蜀国的安危)。

8、诸葛亮可谓超级演员,其空城计表演之惊险之难度是惊心动魄和空前绝后的。《三国演义》502页,孔明只剩下二千五百军在城中,大开四门,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急令撤军。……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侯。”

9、《三国演义》613页,“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邓艾观讫大惊,慌忙对碣再拜曰:“武侯真神人也!我不能以师事之,惜哉!”……左右告曰:“闻武侯在日,曾拨一千兵守此险隘,今蜀主刘禅废之。” (此处诸葛亮早已算到数十年后三国归晋时邓艾兵马由此进入蜀国灭蜀。)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兵法, 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诸葛亮之所以能够神机妙算,在于他不仅明白天意而且始终顺天意而为。他是不会做逆天之事的,表现如下:
1、《三国演义》256页,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叫云长做了,亦是美事(从此处可以看出诸葛亮不会做逆天之事,活捉曹操就有希望一统天下,然诸葛亮并未强求)。”

2、《三国演义》547页,魏兵奔逃无路,山上火箭射下,地雷一齐突出,草房内干柴都着,刮刮杂杂,火势冲天。司马懿惊得手足无措,乃下马抱二子大哭曰:“我你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正哭间,忽然狂风大作,黑气漫空,一声霹雳响处,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地雷不震,火器无功。孔明在山上见魏延诱司马懿入谷,一霎时火光大起,心中甚喜,以为司马懿此番必死。不期天降大雨,火不能着,哨马报说司马懿父子俱逃去了。孔明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此处诸葛亮公开流露出人力不能回天,自己不可强行逆天之事, 到了功成归隐的时候了)。

诸葛亮金蝉脱壳功成归隐的理由表现如下:
1、 《三国演义》198页,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见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此处为诸葛亮出山之时不仅知三分天下,而且知三国终归晋,并已公开暗示刘备,自己是不得已出山,到时侯该功成归隐 ,后来诸葛亮因情势不得已只好以死为计金蝉脱壳功成归隐。诸葛亮假死归隐,不能让人识破,否则身后的名节难保]( 诸葛亮没有统一天下的时机,正如司马徽自言其不及诸葛亮,但徽也已知道,诸葛亮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2、 《三国演义》442页。刘备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此处刘备仁至义尽托孤,诸葛亮十倍于曹魏之才,却只言尽节以死,未言可终成大事,后来诸葛亮未能一统天下,只能假死脱壳,做了注脚)。

3、《三国演义》474页,诸葛亮用在蜀中已办下的另一半破阵之物——十车火炮,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左右将士,无不感叹。(此处诸葛亮说自己为社稷而损寿,为后来他自己突然在军中病死,通过假死金蝉脱壳,做了铺垫) 。

4、《三国演义》546页,孔明曰:“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处诸葛亮明确暗示他将于讨贼中而死,为后来军中的假死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5、《三国演义》489页,孔明执维手曰:“吾自出茅庐以来,遍求贤者,欲传授平生之学,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约,吾愿足矣。”维大喜拜谢。(此处诸葛亮为蜀国寻找到后继军师,为他自己脱壳归隐打下了人事基础 ) 。

6、《三国演义》533页。如何这里又有孔明:……四轮车上亦坐着孔明,披发仗剑,拥车而来。 ( 此处为后来诸葛亮假死,真身金蝉脱壳, 找到了诸葛亮善用替身的事例 )

7、《三国演义》549页,孔明曰:“吾素谙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日则计议军机,夜则步罡踏斗。却说司马懿在营中坚守,忽一夜仰观天文,大喜,谓夏侯霸曰:“吾见将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你可引一千军去五丈原哨探。”……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生死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 此处诸葛亮瞒天过海49天,表面在祈禳延命,实为假象,不过借此为金蝉脱壳之计的实施留出足够的时间,巧妙地、井井有条地安排好后事,使司马懿中计,知道自己有病,不久便死,让外界知道诸葛亮之死为真,保全其名节,让有反骨的魏延扑灭主灯后知道自己马上要死,早日引发其反叛,早日消除暑军内部隐患)

8、《三国演义》551页,孔明曰:“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 此处为诸葛亮以其之才之德,本欲竭忠尽力, 奈天意归晋,不得已只好当机立断金蝉脱壳假死脱身,故诸葛亮曰 )吾旦歹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遍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维哭拜而受。(此处诸葛亮早已将平生所学的东西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字,古时著书十万多字是要很长时间的,这就表明诸葛亮多年以前就已在准备归隐之事,现在顺势拿早已著好之书传给了接班人 )……又唤马岱入帐,附耳低言,授以密计;……孔明一一调度已毕,便昏然而倒(此处诸葛亮一一调度已毕后便昏倒,实为安排妥当后自己控制表演的昏倒,将死之人很难调度得井井有条),……以七粒米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将星不附。吾阴魂更自起镇之。……孔明曰:“吾死后,可任大事者,蒋公琰其宜也。”福曰:“公琰之后,谁可继之?”孔明曰:“费文伟可继之。”福又问:“文伟之后,谁当继者?”孔明不答。 (此处诸葛亮已将后事安排妥当, 并预测到费文伟之后三国归晋,无人再继,故诸葛亮不答最后的问题。诸葛亮在昏迷前后没有出现一点差错,可见他是假死,他的头脑始终都是清醒的)。

9、《三国演义》553页,诸葛亮是生是死, 其当世对手司马懿即使通过看天象亦难以判断出来。故司马懿叹曰:“吾能料其(诸葛亮)生,不能料其死也!”(此处因诸葛亮没有真死,故其对手司马懿即使能看天象,但为诸葛亮步罡踏斗的法术所迷惑,仍难以判断出来诸葛亮的生死)。

隐士高人司马徽可为诸葛亮之知音,他既能准确判知诸葛亮之才可比姜尚、张良,又知诸葛亮不得其时,不可能一统天下。《三国演义》223页记载,张昭曰:“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仲)、乐(毅)。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大比当比姜尚、张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7a64e4b893e5b19e336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 《三国演义》190--192页,玄德曰:“……此人(诸葛亮)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司马徽笑曰:“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云长问:“哪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下阶相辞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诸葛亮在军事谋划和预测上堪称神机妙算,当世无双,其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借东风、以及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等,都是空前绝后的妙计。诸葛亮行军途中留下的《马前课》,准确预测了三国之后十多个朝代兴衰的情况。从上述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经典事例,从诸葛亮不仅明白天意而且始终顺天意而为,不做逆天之事的事例,结合诸葛亮的上述金蝉脱壳功成归隐的理由事例,我们完全有理由据此推断出一代名相——智慧之星诸葛亮在五丈原并未病死,他必然选择了功成归隐金蝉脱壳之计以保全身后名节。诸葛亮鞠躬尽瘁,至死尽忠尽节,他也因此流芳千古。
诸葛亮“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堪称神机妙算,当世无双,其功勋虽不及姜子牙、张良,但因其功成归隐金蝉脱壳,很好地保全了身后名节,故其影响反而在姜子牙、张良之上,成为后世景仰的楷模和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

相关阅读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旗开得胜英文版歌词是什么? 《旗开得胜》的英文名叫什么? 《旗开得胜》英文版 (全部)歌词 旗开得胜英文版的歌词 古代“祭酒”的官职到底是管什么的? 在古代“祭酒”是什么官职 古时候“祭酒”是一种什么官职 祭酒是什么意思,"祭酒"的汉语解释 君子群而不党是什么意思 君子群而不党 小人党而不群的意思 同而不党 合而不流什么意思? 汉译法:和而不同,群而不党 形容女人脸红的成语 形容女孩脸红的成语 男生见女孩说话脸红是哪个成语 形容“女子害羞,脸红”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神机妙算成语故事 体现吴用神机妙算的故事 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两个,每个300字左右)尽快回答 忍辱含垢什么意思 “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什么意思 忍辱负重的意思是什么 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 群策群力是什么意思 群策群力群的意思 群策群力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群策群力是什么意思 因为犹豫害怕而心烦意乱的成语的成语 不敢向前行的成语 犹豫不决 比喻做事犹豫不决的成语 表示犹豫不决的成语 慈禧太后为了修颐和园真的占用了海军军费吗? 当年慈禧太后真的挪用海军经费了吗 慈禧真的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修颐和园了么 修颐和园真的挪用了海军经费吗 形容为了逃避一些困难而耍小聪明,偷工减料的成语,类似于好逸恶... 投机取巧的成语例子 有关耍小聪明偷懒的成语 形容小聪明的成语 有哪些成语和词语中带有“Lan”字? 形容lan的成语 带lan和ling的成语 或者诗,谢谢 带lan的成语 含拔字的成语有哪些 带拨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拔的四字词语 带有棚字的四字成语 怎样看待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李鸿章在历史上是有功还是有过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写出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作出的郑大贡献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