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大逆百不道度
【释义】: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问
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全拼】: dà nì bù dào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汉书·杨恽传》:“为妖恶言,大逆不道,请逮捕治。”
【例子】:
1、汝赖吾玉玺,僭称帝号,背反汉室,~!吾方欲答加兵问罪,岂肯反助贼乎!(明·罗贯中《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解释:逆,背叛。
道:指封建道德; 不道,违背道德规范。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近义词:倒行逆施、违法乱纪、 犯上作乱、罪大恶极、罪孽深重、离经叛道
反义词: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忠心耿耿、唯命是从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指叛逆。
结构:联合式成语 《战国策·楚策一》:“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
至于对外依靠强秦的威势,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丧失国土,这又是人臣的大逆不道、为国不忠。
《史记·孝文本纪》:“间者诸吕用事擅权,谋为大逆,欲以危刘氏宗庙。”
吕氏子弟专权用事,阴谋叛逆,想要倾危刘氏宗庙。
《唐律·名例·十恶》:“二曰谋大逆。”
原注:“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 《汉书·翟方进传》:“后丞相宣以一不道贼,请遣掾督趣司隶校尉。”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律:杀不辜一家三人为不道。”
后来丞相薛宣因为一个杀死无辜一家三人的坏人,请求派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6遣掾史督促司隶校尉。
《唐律疏议·名例·十恶》:“五曰不道: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厌魅。”
中华成语故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