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形容在泥泞知道路上行走的状貌。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一、拼音
拖泥带水 [ tuō ní dài shuǐ ]
二、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
释义:
狮子翻了个身,在泥泞道路上拖着泥水行走。
三、例句
1、他说话办事斩钉截铁,从不拖泥带水。
2、他主持会议时,常常拖泥带水地说个没完。
扩展资道料
一、近义词:
拖拖拉拉 [ tuō tuō lā lā ]
释义:以拖延为特征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出处: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版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权而不行。”
例句:拖拖拉拉是一种不良的习惯,我们要尽力改正它。
二、反义词:
雷厉风行 [ léi lì fēng xíng ]
释义: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
出处:清·李渔《蜃中楼》:“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
翻译:男子汉做事情,要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
拖泥带水,形容在泥泞道路上zhidao行走的状貌。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uō ní dài shuǐ。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狮子翻身,拖泥带水。”译文:狮子翻身,不爽快。
沙汀《祖父的故事·退佃》:“赌咒发誓要认真实施,不准有一点拖泥带水。”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拖拖拉拉 (tuō tuō lā lā)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以拖延为特征内的行动、习惯或性格。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2、模棱两可是一个成语,读音是容mó léng liǎng kě,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书记……怕得罪人,在支部发生争论时,常常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亦作“ 模棱两端 ”。
3、优柔寡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ōu róu guǎ duàn,意思是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拖泥带水
就是形容人做人做事不干脆
现在的拖泥带水多形容在感情上不能直接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