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释义】就是越多越好的意思。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为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刘邦自己也认为,他之所以能战胜项羽,得了天下,是因为重用了张良、萧何和韩信。所以,他当皇帝以后,分封韩信为楚王。
后来,韩信有点居功自傲,不怎7a64e58685e5aeb9362么听刘邦的话,还起了谋反的念头。他还窝藏了项羽手下的一个将领钟离昧,被刘邦知道了,就用计把韩信抓了起来。刘邦也清楚,韩信很有军事天赋,手下有许多部队,对自己也不怎么忠心.就打算杀了他。但又考虑到韩信是开国元勋,功劳太大,杀了怕影响不好,就取消了韩信的楚王封号,改封为淮阴侯。
韩信始终都认为自己的功劳大,本领高,傲慢得不得了,别人都不在他的眼里。有一天,刘邦和他议论起将领带兵的本领来,说某人有什么长处,也有什么短处,某人能带多少兵等等。刘邦想试探韩信对自己到底服不服,就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才能,能带多少兵?”
韩信不知刘邦的用心,就说:“皇上不过能带十万兵。”刘邦又问题:“那你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是越多越好。”刘邦听了,笑着问题:“越多越好?那你怎么被我抓住了呢?”韩信这时才意识到自己说走了嘴,忙转弯说:“皇上不善于带兵,但善于带将军,所以我被您抓住了。”
“多多益善”也说“韩信用兵,多多益善”。
“一箭双雕”比喻采取一项措施,可以一举两得。即做一件事情,能得到两种好处。
此典出自《北史·长孙晟传》:“北周百遣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去突厥与摄图完婚,摄图爱晟,每共游猎,留之竟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度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南北朝周时有一个叫长孙晟的人,字季晟,洛阳人。他非常聪明,又懂军事,尤其擅长射箭。长孙晟和许多人被北周派到西北突厥族去访问。突厥族国王摄图问只敬重他一个人,常和他一块儿出去打猎。当地的答人听见他猛烈发箭的弓声,都惊异地称做“霹雳”;把他飞快跑马的姿势,称为“闪电”,可见他臂力之雄劲,骑术之精绝。国王摄图挽留他同住了一年,内才让他回国。
“一箭双雕”的故事就发生在长孙晟身上。当他在突厥时,有一次,他和国王摄图正在打猎,摄图忽然看见天空中有一只雕在争夺另外一只雕嘴里的肉块,容马上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把两只雕射下来。长孙晟纵马跑向前去,拉开弓,只发一支箭,就把两只雕都射落下来了。
【释义】比喻德才兼备的杰出人物。
【出处】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
伊尹是商初的名臣,先后辅佐了汤王、外丙、仲王,德高望重。仲王死后,太甲即位,太甲昏庸无道,伊尹把太甲放逐,直到太甲悔悟自新,又重立太甲为王。孤竹君是商王朝所分封的一个小国诸侯,他有两个儿子,即伯夷、叔齐,孤竹君命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不受。兄弟二人便去投奔西伯侯姬昌。武王伐商,伯夷、叔齐坚决反对。武王灭商,建国号为周。伯夷、叔齐拒绝吃周朝的粮食,隐居首阳山,后饿死。兄弟二人重情于同胞情谊、冷淡功名富贵的情操享誉后世,深为后人称道。
有一天,孟子的学生公孙丑询问孟子:
“能不能将伊尹、伯夷与孔子相提并论,同称为天下圣人呢?”
孟子回答得非常干脆,他说:“当然不能,孔子是有人类以来惟一的圣人,谁也没资格与孔子相比。”
公孙丑又问题:“那么这三位贤人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孟子回答道:“有,而且不少。比如伊尹甘冒篡位反叛的恶名,放逐了太甲,使商汤王的社稷不致倾覆。这件事,孔子会作,伯夷也会这么干。伯夷不愿违背父亲的意志,放弃了诸侯的封爵,甘愿忍受贫寒,孔子与伊尹会采取与他相同的办法。这三位贤人如果当了国君,他们都有能力统一天下,使天下诸侯按着规定的礼节来朝见;如果让他去做一件违反道理的事,他们都会拒绝,如若让他们去杀无辜的人,哪怕会因此获得天下,他们也同样会拒绝做的。这就是他们相同之处。”
公孙丑追问道:“既然他们都不做坏事,那还有不同的地方吗?”
孟子继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62续回答道:“不同的地方差别就太大了。你应先了解一下孔子的学生是怎样评价孔子的,宰予说:‘我的老师比尧舜高明得多。’子贡说:‘我的老师能够从一国的礼制来判断它的政治情况;听到一国的音乐,就可以知道它的品德教育水平。我老师的治国思想是千秋万代的君主所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谁违背了我老师的治国思想,他就治理不好国家。’伊尹和伯夷都是属于一个时代的贤人,他们没有功垂百代的治国思想,跟孔子相比,他们相差太远了,事实上孔子比他们优秀得多,他们根本就没法跟孔子相比。”
公孙丑觉得老师孟子评论得很对。
【释义】一支箭射中了两只雕,比喻做一件事情有两种收获。
【出处】唐·李延寿《北史·长孙晟传》。
唐太宗贞观年间,皇后长孙氏执掌六官,她知书达理,宽厚仁爱,从不给自己的家人和亲戚谋求私利。因此举国上下都很敬重她。
一次,唐太宗打算任命长孙氏的哥哥长孙无忌为宰相,征询她的意见,她说:“我哥哥心性太耿直,当宰相要有容人的度量,而他对看不惯的坏人坏事绝不肯宽容,当宰相的素质不够。另外他又是你的亲戚,影响也不好。天下贤人不少,何必一定让他做宰相呢?”
唐太宗采纳了皇后的意见。事情传出去以后,长孙无忌认为妹妹的看法正确,大臣们也纷纷地称赞皇后的贤德。不少人认为,皇后一定出身于一个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事实上,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却是一员名扬天下的勇将。
长孙晟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将军。以骁勇善战、箭术超群而闻名,连少数民族首领都知道,他箭无虚发。
有一年,西北少数民族突厥的首领摄图派人到北周求婚,武帝宇文邕决定把公主嫁给他,为了路途安全,特派长孙晟率骑兵护送。
长孙晟护送公主到达突厥,摄图听说北周的神箭将军亲自护驾前来,分外高兴,接待得特别隆重,并亲自出面相陪。
摄图又听说长孙晟臂力惊人,箭法尤其超凡绝伦,便热情邀请他一同狩猎。长孙晟听说打猎也乐意奉陪。
第二天,由摄图陪同,各骑一匹骏马来到野外。当时虽是早秋,塞外已经宛然一派深秋景象,天高云淡,水静潭清。
这时空中传来几声雕鸣,摄图抬头一看,两只大雕正在空中为争夺一块肉而激烈搏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2斗。摄图认为机会难得,便递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射雕。长孙晟催动战马,弯弓搭箭,选好角度疾射出去。两只大雕被一箭洞穿而落下来,众人见了惊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