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汉高祖刘邦从一个小混混到开创大汉帝国,中间少不了其他人的辅佐。这也是而把刘邦推向皇位的一些人,正是他作为小混混时所结交的一群狐朋狗友。为何刘邦的一群流氓朋友各个能力超群,其实这和刘邦的驭人之术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63有关。刘邦擅长把不同的人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上,这样每个人都能发挥其最大价值,这也就是为何刘邦身边的人都很有本事的原因。
在历史上所有帝王将相里面,也只有刘邦被称得上是流氓皇帝,因为汉高祖刘邦在创立大汉王朝之前,他就是一个市井的小混混而已。而萧何,曹参,樊哙,王陵这些人都正是刘邦在沛县时所结交的酒肉朋友。从沛县跟随刘邦打天下的最有名的一位谋士就是萧何,作为刘邦的左右手,萧何屡次献计与刘邦,使得刘邦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屡次化险为夷。
另外还要曹参,曹参:这个人也挺有意思,而且最出名的就是那句“萧规曹随”。萧何和曹参年轻的时候已经当上了官吏,刘邦和樊哙就是地痞。也是西汉第二位宰相,封平阳侯。夏侯婴:也是刘邦小时候的好伙伴,大家都说他是刘邦的车夫,最出名的就是多次救了刘邦一双儿女。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
这些跟随刘邦沛县起家,到定都长安,开创汉帝国狐朋狗友们,他们的价值在刘邦手里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各有所长,共同合力将刘邦推上了皇位。
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即汉太祖高皇帝,沛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刘邦集合三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任砀郡长,被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马。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灞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于定陶?锼???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从举事开始,直到当上九五之尊的皇帝,他的身边,确实是一群“狐朋狗友”在为他或出谋划策,或冲锋陷阵。试看看那些谋臣武将的出身:韩信是平民,萧何是官差,陈平是游士,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彭越是强盗,娄敬是车夫??可谓三教九流,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
比如樊哙。樊哙与刘邦同乡,沛县人,他出身于贫苦家庭,早年以屠狗为业,刘邦好酒也好狗肉,经常到樊哙那吃蹭吃,久而久之,两人成了狐朋狗友。后来,刘邦娶了吕雉,樊哙娶了吕雉的妹妹吕?ü,二人成了连襟。然而,就是这个屠狗出身的人,却在刘邦面临人生和事业关键抉择的时候,挺身而出,给刘邦提建议,那建议真是智慧之言,而樊哙也因此而显示出大臣之风。
前207年,刘邦西征拿下了咸阳,进入秦都,顿时被秦朝府库里数不清的金银财宝和后宫三千佳丽迷乱了眼睛,他进入后宫,竟然陶醉于温柔之乡,不愿意出来了。在项羽手握重兵之时,在诸侯虎视眈眈之际,这时为财色所迷,肯定会功亏一篑,一个屠狗的樊哙,不但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疯抢秦宫珠玉珍宝,反而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到了这个高度。
于是,樊哙闯进内殿,力劝刘邦赶快还军灞上,不要贪恋奢美色。刘邦不听,他又拉来张良,一起苦口婆心的劝谏,才最终让刘邦清醒起来,还军灞上。在关键时候,他能考虑到如此长远,真是非寻常辈所能比。
又如萧何。在秦朝时,萧何任沛县主吏掾,一个职小吏,他却是个无论学、识、才、干都非常全面的人,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办事稳妥:在沛县,萧何办事熨贴是非常有名的,当时,秦朝一御史来监察郡政,因工作需要,与萧何一起办公,萧何事事妥当,大获御史赏识,事情办完后,萧何因此被委任为郡卒史,考核名列第一。
深谋远虑:刘邦西征进入咸阳后,手下那些谋臣悍将纷纷奔向秦府库瓜分金银财宝,唯独萧何赶往丞相府和御史府,将二府所藏秦朝律令、山川图集等珍贵资料拿到手中,既怀大局,又有远见。
表面上看是“狐朋狗友”,实质上有才干、有实力。一个好汉三个帮,萧何、曹参、樊哙等,出身要么是小吏、要么是商贩,并非出身赤贫,有一定的经济条件,别信什么“刘项原来不读书”,基本的文化还是要有的!可不要小看小吏这等编外公务员,能量可不小。官是中央政府委派的,经常调动,也636f7079e799bee5baa6331很难有群众基础,所以往往高高在上,日常地方治理还要靠吏,吏是实际办事的,经常与下层人民打交道,了解“群众”想法,他们不仅熟谙官场规则,又非常熟悉各种办事程序。过去常说治国要”能臣干吏”,“干吏”往往在具体事务管理方面十分擅长,户口、钱粮、收税等,可比一般官员的能力强,官员往往依赖于这些小吏们,所以千万不可小看这个群体,萧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管理能力很突出,否则上级官员也不会想着要提拔他,说明还是看中了他这方面能力的,只不过当时萧何不肯罢了;另外,在科举制以前,选拔官员往往靠世袭、举荐等方式,这会造成很多基层官吏虽然有想法、很能干,但是缺乏上升通道,趁乱举事(造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人总得有条出路吧!这些人职位低,并不代表才干弱。商贩其实也是一样,社会地位不高,但是一般都颇有家资(有钱),能够支持造反大业,并不是那种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到处乱投的主。有才干,再加上有钱,有上升通道需求(人往高处走),这是成事的基本条件。
良驹不与驽马为伍,志士不与盗贼同路!一个讲义气的人身边总能聚集起同样舍生忘死的朋友!有了目标更是可以相互信任的去完成!所以刘邦手下都不自私自利,刘邦又宽怀大度,钱财职位该给就给!所以有人拼死效命!如周苛纪信!相比之下,项羽,陈胜的军队因为心不齐,又过于在意钱财功名!所以初期刘邦这种盈利模式是亏本的,后期却能赚钱,项羽陈胜的模式前期凶猛,后期乏力,各自为战,相互猜忌!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以后,自然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身边的那些朋友,地位也自然水涨船高,大大小小的按功劳都应该封有官职。所以说结交对的朋友非常重要,说不定什么时候,身边的朋友就会变成大富豪。但是刘邦身边的朋友,也非常得有才能。因为刘邦是一名非常狡猾奸诈的人,他不会结交对自己没有用的草包。
说起刘zd邦身边的朋友,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韩信。韩信点兵相信都应该不陌生吧?最开始韩信也是一名无名之徒,后来投靠了刘邦才得到了重用。刘邦慢慢地挖掘了他的军事才能,把他送上了大将军之位回。可以说刘邦是韩信的伯乐,因为有了刘邦的赏识,发掘,才有了后来的韩信,有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将。虽然他最后的结局并不怎么好,但是他却名垂千古,被后代所敬仰。
刘邦身边的另一位好友是樊哙,此人力大无穷身体健硕,非常得讲义气,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大将。而且樊哙还在当时鸿门之宴上,救了刘邦一命。要不是樊哙观察细致,及时救了刘邦一命,也就没有后来的汉高祖,没有后来建立的汉朝。所以说樊哙,是一名非常厉害的大将,理所当然的答,在刘邦登基以后被封为大将军,成为大汉王朝风起云涌的人物。这都是他应该得到的待遇,毕竟他可是刘邦的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