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古代百科全书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一前322)被认为是百科全书的始祖。他们通过讲学记述了当时已有的知识(右下图为亚里士多德在授课)。古希腊学者斯彪西波(Speusippus,死于公元前338或339)根据亚里士多德一系列关于自然、数学、哲学等演讲整理编撰了一套百科式的教材《思辨哲学》(Netaphysics)。亚里士多德还首次对知识进行原始分类,即“理论的科学”(数学及自然科学)、“实践的科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修辞学)和“创造的科学”(诗学)三大类。他的这些思想和实践对后世百科全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之父”。
如果说古希腊编撰百科全书的方法是记录口述材料,那么古罗马的方法是把当时已有的知识经过重新整理,概括为可读的形式。古罗马学者及作家瓦洛(M.T.Varro,公元前116一前27)的9卷本巨著《学科要义九书》(Disciplinarum)分别记述了语法、修辞学、逻辑学(三学)、几何、算术、音乐和天文学(四术),这“三学四术”(The trivium & quadrivium)的分类方法也称为所谓“自由七艺”,是古代对百科知识的另一种原始分类方法。
在此之后,另一位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Pliny,the Elder,公元23一79)的名著《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is)已有了文献汇编的性质。这部37卷的巨著完成于公元77年,内容包括宇宙志、生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及矿物学等科目,在普林尼去世后的1500年间一直被作为编纂百科全书的重要资料来源和研究科学史的重要参考书,也被后世奉为百科全书的经典之作。
中世纪百科全书
中世纪受宗教统治束缚,大多数百科全书是为修道院培养神职人员而编,以宣传教义为目的,仍未脱离教科书的性质。但在反映当时知识方面,仍有经典巨著问世。如西班牙塞维尔大主教、作家圣伊西多尔(St.Isidore,约560-636)编写的20卷本《词源》(Etymologiae)。该书取材广泛、旁征博引、探本求源(这也是作者所取书名的原意),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洲流传许多世纪。法国学者文岑(Vincent de Beauvais,约1190一1264)为神职人员编纂的80卷《大宝鉴》(Speculum majus,英文名为The Bigger Mirror)也属中世纪百科全书中的佼佼者。全书10000章,包括上帝、宇宙、人类学、语言学、逻辑、修辞、伦理、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建筑、战争、体育、航海、医学、神学、历史等。其突出的优点是辑录了许多散佚的文献资料,为后世学者广泛使用。《大英百科全书》认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权威的百科全书。
中世纪后期,由于知识量的增加和人们查检的需要,百e69da5e6ba90e799bee5baa6332科全书开始被当作工具书使用,采用更合理的知识分类体系,并逐步从分类编排向字顺编排过渡。1559年encyclopedia一词由德国学者P.Scalich正式使用;1704年John Harris(1667-1719)编撰的《技术词典》(Lexicon technicum)在英国最早采用字母顺序编排法;1728年Ephraim Chambers(约1680-1740)在其《百科全书,或艺术与科学综合大词典》(Cyclopaedia;or, An universal dictionary of arts and sciences)中广泛采用了参见。这些发展对后世百科全书有很大的影响。
近现代百科全书
近现代百科全书真正的奠基人是法国学者狄德罗。以狄德罗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见右图),包括达朗贝尔(d'Alembert,1717-1783)、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霍尔巴赫(Holbach,1723-1789)、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孟德斯鸠(Montesquieu)等人,于1751一1780年间编纂了举世闻名的35卷本《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手工艺大词典》(Encyclopèdie; ou, Dictionnaire raisonnè des sciences, des arts et des mètiers)。这部巨著适应了当时的社会潮流,对封建政权和教会进行了大胆的批判,并极力宣扬无神论的唯物主义,在结束中世纪神学统治、发展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和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准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百科》正编17卷,图版11卷;补编4卷,图版1卷,索引2卷,共计35卷。从编纂的角度来看,这部巨著不仅包括艺术、自然、科学内容,而且把工业、贸易等非学院知识也纳入其范围,成为一部真正的人类知识大全,并完成了从教科书向工具书的转变。
19世纪,百科全书的出版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德国的布洛克豪斯(Brockhaus)、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当时已出版第1一9版)、美国的《美国百科全书》以及法国的拉鲁斯(Larousse)是百科全书的代表作。它们以资料精确、新颖,便于检索和重视学术性为读者所称道,迄今仍兴盛不衰。
我国解放前曾有多次编译百科全书的计划,但均中途夭折。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也编撰出版过《日用百科全书》、《少年百科全书》等,但这些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1956年在向科学进军口号下,也制订过出版中国百科全书的规划,但始终未能实现。直到1980年才正式出版有中国特色、水平较高的《中国大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几乎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常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高质量的百科全书的编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编写过全面讲述当时学问的讲义,被西方奉为“百科全书之父”,中国汉初的《尔雅》,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著作的渊源。中文“百科全书”一词是20世纪初才出现的。近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者是法国学者D.狄德罗,以他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于1751~1772年编纂出版了《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18~20世纪,英、德、法、意、苏、日等国相继编纂出版了一批权7a64e59b9ee7ad94333威性的百科全书,如《不列颠百科全书》、 《美国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世界大百科事典》等。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大多按字顺编排,突出工具书的检索功能,并采用小条目主义的编纂思想。注重百科全书教育功能的则采用大条目主义。修订的方式有再版制、补卷制、出版年鉴和连续修订制4种。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偏重古文史。 自1978年起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总计74卷,历时15年,于1993年8月全部出齐。
百科全书是对人类过去积累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书面摘要。
百科全书不是一本书 百科全书的定义 概要记述人类一切知识门类或某一知识门类的工具书 。百科全书在规模和内容上均超过其他类型的工具书。百科全书的主要作用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的知识和事实资料,其完备性在于它几乎包容了各种工具书的成分,囊括了各方面的知识。常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高质量的百科全书的编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编写过全面讲述当时学问的讲义,被西方奉为“百科全书之父”,中国汉初的《尔雅》,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著作的渊源。中文“百科全书”一词是20世纪初才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0出现的。近现代百科全书的奠基者是法国学者D.狄德罗,以他为首的法国百科全书派于1751~1772年编纂出版了《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18世纪~20世纪,英、德、法、意、苏、日,西等国相继编纂出版了一批权威性的百科全书,如《不列颠百科全书》、 《美国百科全书》、《苏联大百科全书》、《世界大百科事典》等。西方现代百科全书大多按字顺编排,突出工具书的检索功能,并采用小条目主义的编纂思想。注重百科全书教育功能的则采用大条目主义。修订的方式有再版制、补卷制、出版年鉴和连续修订制4种。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偏重古文史。 自1978年起开始编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总计74卷,历时15年,于1993年8月全部出齐。 百科全书是对人类过去积累的全部知识或某一类知识的书面摘要。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编写过全面讲述当时学问的讲义,被西方奉为“百科全书之父”,中国汉朝初年的《尔雅》,是中国百科全书性质著作的渊源。
中国古代的类书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明朝的《永乐大典》是最早的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 狄德罗等人的《百科全书》百科全书型的作品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但直到16世纪的西方,才开始出现“百科全书”这个名词。最早将“百科全书”用于书名的,是德国人斯卡利斯(Paul Scalich)。
古代的许多作家(像亚里士多德等)都曾经试图全面地记录人类的所有知识。但是,约翰·哈里斯才认为是第一个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最早时却十分朴素:从1768年到1771年只出版了三卷。恐怕最著名的早期百科全书要数法国的《百科全书,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由达兰贝尔和狄德罗编写,并于1772年完成,共28卷,71,818条条目,2,885张插图。
与工具书的区别:百科全书不同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64于词典等其他的工具书。词典等是对词语条目进行释义,而百科全书是对条目作知识的介绍。因此百科全书比其他工具书使用更多的图像来辅助知识的介绍。而且百科全书对条目的阐释也比其他工具书详细,经常需要分成许多的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