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创作年代:战国末期
说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记号zd,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回的地方,一会儿到岸的时候我就在这跳下去找剑。”当船停下时,他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答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人。
出自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察今》。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zhidao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回。”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寓意: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答知变通。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zhidao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版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权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
刻舟求剑 kèzhōu-qiújiàn
[be stubbornly unimaginative as the man who marked the boat to find his lost sword;take measures without regard to changes in circumstances] 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死板不灵copy活,不知情随势变
--------------------------
《吕氏春秋·察今》:“ 楚 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百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契,一本作“ 刻 ”。后因以“刻舟求度剑”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刻舟求剑,固匪通材。”《红楼梦》第一二○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