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班): 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故事:鲁班是春秋战国时的copy能工巧匠,直到现在,人们还都说,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当时还有一个工匠,名字叫石,人们叫他匠石,是楚百国京城郢都那个地方的人,他的本事据说和鲁班分不出高低。他的本领高到什么程度呢?庄子在《徐无鬼》这一篇里讲过一个故事。据说这个匠石有一个好朋友,两个人常常一起配合表度演。这个朋友在鼻子尖上,薄薄地涂一层白灰,这匠石手中拿着斧子,瞅准了鼻子尖,"唰"这一下子,就用斧子把鼻子尖上白灰一下子给扫掉了,鼻子尖连皮都蹭不到。可见他的本领有多大了。所以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拿着斧子敢在鲁班和郢都的匠石面前耍弄,那就有点儿"强颜",也就是不要脸了。
来源知:“班门弄斧”最早出现的雏形是柳宗元的“操道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郢,是另一位古代的操斧能手)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百。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
有一天,一个年轻的木匠漫不经心地走到一个大红门的房子前,举起自己手里的斧子,说:“我这把斧子,别看它不起眼,可不管度是什么木料,只要到了我的手里,用我的斧头这么一弄,就会做出漂亮无比的东西来。”
旁边的人听了,觉得他太夸口,就指着身后的大红门说:“小师傅,那你能做出比这扇还好的门吗?”年轻的木匠傲慢地说:“不是我吹牛,告诉你们,我曾经当过鲁班的学生,难道版还做不出这样一扇简单的大门来,简直是笑话。”
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说:“这就是鲁班先生的家,这扇就是他亲手做的,你真的能做出比这权扇还好的门吗?”
那位年轻的木匠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bān mén nòng fǔ]
班门弄斧 编辑
【班门弄斧】bān mén nòng fǔ (班): 鲁班,我国春秋时期鲁国人,古代著百名的巧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度卖弄本领。常用于自谦。{例}我在各位老师傅面前谈操作经验,实在是不自量力。 古今异义:古代用“班门弄斧”批评内那种无知却又好卖弄的人,而现今鼓励人们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显露自己的本领,挑战权威,有时会说“弄斧必须容到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