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
1、 《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注:“言先斩而后奏。”
2、《百新五代史·梁臣传·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珍曰:‘ 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度后白。’”
3、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圣人命俺巡抚江南,敕赐势剑金牌,体察知奸蠹,理枉分冤,先斩后奏。
4、老舍《骆驼祥子》:“这个事道非我自己办不可,我就挑上了你,咱们是先斩后奏。”
5、《元曲选·窦娥冤回》: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6、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例如发展二十余万军队,这叫做先斩后奏。”答
对于“先斩后奏”,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在《刘子》中曰:“申屠悔不先斩而后奏,故发愤而致死。”此外,关于这个成语,还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66有下面这个故事。
善良的贫家女子窦娥三岁丧母,她的父亲窦天章是个穷书生,为了还债和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端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她和婆婆两人相依为命地过着守寡的日子。
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窦娥执意不从。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
张驴儿转而诬陷窦娥,并威胁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地说:“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然后,断案不明的官府就下令斩杀了窦娥。
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
窦天章后来当了大官,深受皇帝信任,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奉旨访察民情,惩处贪官污吏,回到阔别十六年的家乡。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终于替女儿昭雪了冤案。窦天章在《窦娥冤》中有这样一段独白:
“只因老夫我为官廉洁清正,为人刚直不阿,节操坚强、刚直,皇上怜爱我,叫我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职务,四处审讯囚犯,查阅案卷,赐给我象征权力的宝剑和金牌,让我监察贪官污吏,并准许我先斩后奏。”
——《窦娥冤》
一、回答:
先斩后奏典出《汉书·申屠嘉传》:“吾悔不先斩错乃请之。”颜师古来注:“言先斩而后奏。”
二源、扩展知识:
1、词语解释: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向上知级报告。
2、使用举例:
老舍《骆驼祥子》:“这个事非我自己办不可,我就挑上了你,咱们是先斩后奏。”
《元曲选·窦娥冤》:随处审囚刷卷,体察滥官污道吏,容老夫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