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1、感情中最磨人的,不是争吵或冷战,而是明明喜欢、还要装出不在乎。爱,总和自尊捆绑在一起。但自尊绝非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坦诚的面对自己。世人都习惯了扮演一种不屑一切的冷艳。演技越好,离快乐越远。别藏得太深,幸福会找不到你。
2、以前痛苦难过的时候,会哭,会写几千上万字的日志,会死皮赖脸的给一个人发短信说我会变成这样都是你害的。现在,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2只会挤出一个敷衍的微笑,言不由衷的说一句我没事。
3、心是个口袋,什么都不装时叫心灵,装一点时叫心眼,多装时叫心计,装更多时叫心机,装得太多就叫心事。我们常常执著于近在咫尺的功利,执著于绚丽的生活,执著于没有结果的爱情,很容易陷入不堪重负的状态。其实,放下一点,就会得到更多;会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4、没有哪种爱情,需要你放弃尊严作践自己,要你去受罪吃苦。爱情或许会让你不知所措,会让你嫉妒生气,会让你伤心流泪。但它最终是温暖的,能给你愉悦,能给你安全感。如果不是这样,那要么爱错人,要么用错方法。与其受罪,还不如单身。没有你想要的拥抱,那就先学会一个人坚强吧。
5、其实我很好,只是会偶尔难受一下,只是会在某一瞬间突然很想某个人,只是会在听到某一句熟悉的话时很难过 ;有些人出现了,又走了。然后一切回归原点,只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回忆。
6、我所知的最幸福的事,就是能整日与你在一起,没有打扰,没有终局。只要心里还存着不甘心,就还不到放弃的时候。做你没做过的事情叫成长,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叫改变,做你不敢做的事情叫突破。
7、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人生是很累的,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人生是很苦的,你现在不苦,以后就会更苦。万物相生相克,无下则无上,无低则无高,无苦则无甜。唯累过,方得闲;唯苦过,方知甜。趁着年轻,大胆地走出去,去迎接风霜雨雪的洗礼,练就一颗忍耐、豁达、睿智的心,幸福才会来。
8、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闲下来的时候,就放一段柔情音乐,翻阅几页好书,然后睡个懒觉,快哉。
“苦尽甘来终有日”的下一句是“花也喜欢,山也相爱。”
出自张养浩《中吕·普天乐》,全文如下:
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其乐无涯。
看了些荣枯,经了些成败。子猷兴尽,元亮归来。把翠竹栽,黄茅盖,你便占尽白云无人怪。早子收心波竹杖芒鞋,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
《中吕·普天乐》是元朝诗人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曲。 这首曲风格清新明快,语调婉转自然,虽然篇幅短小,通篇仅有48字,但却极能反应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典故运用灵活无痕迹,细节描写恰到好处,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摆脱官场污浊后的轻快心情。
扩展资料:
张养浩《中吕·普天乐》的赏析:
首句通过典故说明自己辞官归隐的原因。 "迎尘拜"这一典故则出自《晋书·潘岳传》。潘岳为人谄媚,依附于贾谧,每次贾谧外出,潘岳皆望尘而拜,极尽卑躬屈膝之丑态。
这则典故,表明自己对官场等级制度的痛恨,将自己为官的痛苦心理活动生动地展示出来,同时表明自己辞官的原因。
第二句中"槐根梦"的典故则来自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作者将自己为官30年的经历比作倚着槐树做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2了一个梦。既然是梦,总有一天要醒来。
幸好自己及早从虚幻的梦中醒悟,过上了"苦尽甘来"的生活。视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官场生活为苦,反倒对平平淡淡的居家生活甘之如饴,可见作者独具一格、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也为下文归家后惬意的生活奠定了基础,转合无痕、过渡自然。
下旬中的"东篱"用来代指隐逸者的居所,出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作者沉浸在隐居生活的欢乐之中,认为唯有隐居才能保持内心的本真自然,使自己的道德节操逐渐升华。
曲终处,作者选取了隐居生活中最为打动人心的一个场面来描写,"山妻稚子,团栾笑语",妻儿家人欢聚一堂,谈天说地,笑语不断。这一幕"其乐无涯"的场景与前文描写的龌龊官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苦尽甘来”的下一句是”花也喜欢,山也相爱“。
出处:元·张养浩《中吕·抄普天乐》
原文(节选):折腰惭,迎尘拜。槐根梦觉,苦尽甘来。花也喜欢,山也相爱。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百到吾侪。
翻译:我不愿为了官职折腰,迎着尘世拜别。认为官场得意,不过是“槐根梦觉“而已。我看那青山和花朵潇洒多姿,十分喜爱,想必青山和花朵看我也是一样。万年的隐逸处所仍然保留在那里,现在高人该轮到我这辈人了。度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六月,时任参议中书省事的张养浩突然辞了,理由是父亲年迈,需要奉养,遂还乡。据后人推测,这首小令大约作于张养浩辞官回乡后不久。当时,在官场沉浮30余年的作者,认清了上层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对其彻问底失望,对官场等级制度十分痛恨。
于是在借为父养老之名辞官回乡,过上了归隐闲居的生活。作者沉浸在隐居生活的欢乐之中,认为唯有隐居才能保持内心的本真自然,使自己的道答德节操逐渐升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吕·普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