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你好!
幼稚有时候会表现出自私自利,如幼儿想要吃的来东西,即使吃不完也不想分享给人家。
但自私自利不一定幼稚,有目的的自私自利,比如自把公有的占为私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往往不择手段,他哪里会幼稚了,甚至有些手段还表现出挺聪明、成熟和老练zhidao呢!
理性经济人观点认为,人在经济生活上总是受个人利益或利己心的动机所驱使,总能认真地把各种可能的抉择权进行比较,以便找出一个能使他耗费给定的代价取得最大限度的利益的所谓最优化方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花费一定的金钱买进消费品时总力求消费品提供最大的效用,厂商经营总力求利润最大,要素出售者提供生产要素则力求收益最大。总之,人们无论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力求能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4带来最大利益,带来最大限度满足。一切头脑正常的人,即所谓有理性的人都会这样行动,不可能有所谓“非理性”或“反理性”的行为。然而,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更不一定是损人利己的。因为如果人们把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作为自己行为所追求的目标,而把助人为乐看作是自己行为的准则的话,则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就不会成为他们的理性行为。当然,在自私自利或损人利己者看来,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己行为就是理性行为,“宁可我负灭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就是这样的人。可见,如果我们说,理性行为不应当是自私自利即损人利己的行为,这种说法实际已经是规范性的而不是实证性的了。因为这种说法实际上己包含着认为自私自利和损人利已是“不好的”、“不应当的”、“非理性的”这样一种价值判断了。
有好就有坏 有得就有失 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利欲看的多了 自然就变了 楼主就是这样的人吧 呵呵
每个人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5的价值观不一样而已..人越来越冷漠为什么又一定是不代表退步呢...更何况冷漠又是怎么界定的呢~~而且..人不是天生就团结的..当你认为人变得冷漠,而冷漠代表人性的退步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疑问...改变下自己的正义面,价值观,,,世界就会自然好起来的了~good luck
问题补充: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而已..人越来越冷漠为什么又一定是不代表退步呢...更何况冷漠又是怎么界定的呢~~而且..人不是天生就团结的..当你认为人变得冷漠,而冷漠代表人性的退步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疑问...改变下自己的正义面,价值观,,,世界就会自然好起来的了~good luck 2008-03-18 18:46
自私与贪婪、吝啬、自我封闭、压抑、病态怀旧、迷信、浮躁、虚荣、定势错位等心理都属于异常心理,也就是说那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虽然自私令人气愤,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更对自私的人深恶痛绝,但这种异常心理对于还没有形成的人来说千万不要效仿。
自私心理——自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心理现象。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社会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
(一)自私的特点
1.深层次性。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一味想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
2.下意识性。正因为自私心理潜藏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便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种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也因为如此,我们才将自私称为病态社会心理。
3.隐秘性。自私是一种羞于见人的病态行为,自私之人常常会以各种手段掩饰自己,因而自私具有隐秘性。
(二)自私心理的成因分析
从客观方面看,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目前我国各项资源的数量、种类、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合理之处。于是,缺乏资源的一方不得不用非正当的方式去交换。由此,一方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以钱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另外,病态文化的积沉和社会控制不严,也是客观原因。
从主观方面看,个人的需求若是脱离社会规范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倾向于自私。
个人的自我敏感性、价值取向与社会行为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所谓社会行为,是指包括助人行为在内的一切有益于社会的个体行为;自我敏感性,是指一个人关心他自己的问题,感到需要别人的帮助,以及的确得到别人的帮助后的心理感受;价值取向,是指在社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态度。高度的自我敏感性可以外化为对他人的敏感性,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也可能成为一种只顾自己的倾向。自私自利之人往往是自我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极度依赖与索取,而不具备社会价值取向(对他人与社会缺乏责任感)的人。
(三)自私的表现与危害
自私作为一种病态社会心理,有很强的渗透性。大多数社会公民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私心杂念。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不讲公德。
2.嫉妒他人。
3.感情自私。
4.技术垄断或剽窃。
5.以钱谋私。
6.以权谋私。
(四)自私的心理调适
1.内省法。这是构造心理学派主张的方法,是指通过内省,即用自我观察的陈述方法来研究自身的心理现象。依据社会公德与社会规范的客观标准,经常对自己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强化社会价值取向,总结改正错误的方式方法。
2.多作利他行为。
3.回避性训练。这是心理学上以操作性反射原理为基础,以负强化为手段而进行的一种训练方法。通俗地说,凡下决心改正自私心态的人,只要意识到自私的念头或行为,就可用缚在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弹环弹击自己,从睡觉中意识到自私是不好的,促使自己纠正。
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