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山流水遇知音-----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
hì tóng dào hé
志同道合
志同道合,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与“门当户对”的道理相似。宋代陈亮的《与吕伯恭正字书》之二中说:“天下事常出于人意料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61之外,志同道合,便能引其类。”可见,志同道合,原本是一件好事:人们不分男女、不论贫富、不讲强弱,大家怀着共同的理想,为了共同的事业,朝着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以期获得成功,有所成就。
解释:兴趣 。同:相同,一样 。道:途径,引申为“意见”“思想”“信念”或是“目标” 。兴趣相同,意见一致。
用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词性〗褒义词。
〖近义词〗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心意相通、息息相通、志同道合。
〖反义词〗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丶鸡同鸭讲。
同韵词:兔子不吃窝边草、因难见巧、逞工炫巧、村夫野老、世事纷扰、疾风彰劲草、使乖弄巧、缩头缩脚、鱼大水小、不见圭角
成语典故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佛说四十二章经》,第十四章:“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下一句是:志不同不相为友。
出自:孔子的《论语·卫灵公》。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释义: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正确的断句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通常的理解之所以出问题,关键是把“相”字当平声, 当副词了,而这只是“相”的后生义。“相”,去声,本义是“观察”,引申为“根据外貌判断人的命运”, 然后就有了 “选择”的意思。这里的“相”就是“选择”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选择”。“谋”, 就是“征求解决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1疑难的意见或办法”,引申为“谋划、商量办法”等,《论语》后面还有所谓“谋道”
扩展资料:
志同道合方为谋的典故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欲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
又一次,两 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 。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以华歆为友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不同不相为谋
志同道合
1. 【解释】:道:途径。志抄趣相同,意见一致。
2. 【出百自】:《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度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问同,玄答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