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春秋时,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位名 医,便派人去请他来诊视。医生还没有到时,景公 躺在病榻上,恍惚间梦见自己体内有两个小孩在悄 悄地说话,其中一个说:“不好了,病人要请名医来 了,咱们这回恐来怕要倒霉了,还是赶快逃了吧。
”另 一个小孩说:“别慌,咱们躲入膏之下,肓之上,任他 怎样的名医,用怎样的妙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
晋景公醒来,记起梦中的情形,很觉得奇怪,自 心想,那两个小孩难道就是病魔吗?不久,秦国的 名医来了。
他为晋景公诊断后,说:“这病已经无 药可医了。疾病已在肓之上,膏之下,汤药的效力 达不到那里,针灸治疗也没有作用。
实在是治不 了啦(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 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晋景公听了,医生所说的话和梦中两个小儿 所说的一样,不由叹道:“你果zhidao真是个良医啊! ”便 赠给名医一份厚礼,派人送他回秦国去了,而不久 他也果真因病去世了
讳疾忌医百
【拼 音】:
huì jí jì yī
【解 释】:
讳:忌讳;疾:疾病;忌:怕.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不愿医治度.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
【出 处】:知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道;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专”
【示 例】:
对错误采取~的态度很不明智. &^^&任何犯错误的属同志;只要他不~;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还是欢迎他的.
“病入膏肓”成语不是来自于扁鹊治病。
《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huang)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相传,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因过度操劳而积劳成疾,生了场重病。这病可不轻,请遍了全国各地的名医来诊断,病情依旧没有好转。疾病像“狗皮膏药”一样缠着晋景公,让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成天愁眉不展。
这时,有个好消息传来,秦国有位医生,据说是个杏林高手,晋景公喜出望外,心想:纠缠自己多年的病也许可以治愈了!心一安,他这一晚竟睡得又熟又香。
睡熟了的晋景公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两个小孩子站在他身边,其中一个一脸慌张,抱着脑袋在地上打转,像个陀螺似的。另一个小孩子则不屑一顾地说道 :“哎,哎,哎,我们怕过什么神医吗?我们居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之上,膏(心尖脂肪)之下,任何神医都没法对付咱们的。”
不久,神医便马不停蹄地到达晋国,为晋景公诊病。神医捋了捋胡须,叹了一口气,说道:“大王,您的疾病在身体里已不是一年两年了,现在越来越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8严重,病根已经到了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下,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也无济于事,我是束手无策了。”
听了神医的诊断,晋景公想起自己的梦,他没有责怪神医,反而让手下给他准备了一份厚礼让他回秦国去了。
“病入膏肓”指的就是像晋景公这样,病情已经发展到无法医治的地步。有时也指事态非常严重,难以挽回和弥补了。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常会遇到这样的“顽疾”。遇到不懂的知识,一定要及时解决,不然就是给自己“挖坑”,最后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到考试时就真的是“病入膏肓”,回天无力了。
——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第2册(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
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
100余幅生动精美的手绘插图;
5—8岁亲子共读,极佳的亲子共读读本;
8岁以上独立阅读,生字难字全部注音;
“亲近母语”团队精心编创,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母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