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古人是先成家再立业。你看那些所谓“糟糠妻”,大都是陪丈夫经历了立业前期的苦难的。更何况古人多是十几岁就结婚,可没听说过十几岁立业的。
大致就是这样。
在古代,古人总是先成家,后立业的。古代男子一般16到17岁左右就娶妻生子,古代女子一般14到16岁嫁作他人妇,年纪轻轻就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所以古人说:成家立业。
究其原因,不外乎3个方面。
1、增加人口的需要。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低,经济落后,生活困难,无法吃饱穿暖;加上苛捐杂税多,战争频发,人们在贫困交加之余,整日担惊受怕,身体素质不好。
据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文章所述,古人的平均寿命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寿命短暂人丁稀少,就需要大力增加人口,所以古人早早就结婚成家。
2、增强国力的需要。
古代战争不断,战争导致大量人员伤残和死亡。据统计,人类有史记载以来,每一天都在发生战争,世上完全没有战争的日子大概不超过200天。战争造成人员的伤残和死亡,就需要新的人员进行补充,加之古代经济落后,发展生产也需要大量的人员,所以为了增强国力,就需要古代男女先成家后立业。
3、社会安定的需要。
在古代,古人们都认为“男有室女有家“后,男人才会安心求取功名开创事业,为国尽忠;女人才会心有所属身有所依,安心的相夫教子管理家庭,社会才能更加稳定和谐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65。
因此为了减少剩男剩女现象,有的朝代还会制定男女婚配的年龄,颁布”处罚条例“。到了年龄不结婚的,就设立”官媒“,强制男娶女嫁,强制结婚,抗拒不从者进行严厉惩处,所以古人要先成家后立业。
成家和立业明明是两件事,顺序不一样,方向也不一样。可是古人为什么把成家放在立业前面?足以说明中国的传百统把成家看得多么的重要。
古代的成家立业,成了家就有了一家度老小的责任,不立业,一家就得挨饿,现在生活质量提高了,都有了追求,哪里有发展就到哪里去成了必然,所以——成家是成家,立业是立业。成家的前提是——自身价值和经济状况要匹配,当今问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下,一定要把握好,家和才能万事兴。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原本殷实的家庭,娶个媳妇没几答年,钱花的差不多了,离婚的又有多少?当然,也有不少成了家有了孩子,过得挺好的。成家立业,成家好办,这个业可大可小,只要踏实勤奋,维持个小家不成问题,成问题的是:不是男方哪专里不够,就是女方哪里不顺,就不好办了。另外,古时候是女子社会地位低,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相夫教子,只要生活得下去,家永远是家,而现在,男人女人都能赚钱,社会地位平等,都在社会上打拼,难免形成一些风气,成属家与分开的界限就变得不再那么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