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意思是: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copy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百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注释: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
2、敏:敏捷、勤勉。
出处:《论语·公冶度长》——战国·孔子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
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问《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答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公冶长
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释义: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
《论语·公zhidao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内”
近义词:
不愧下学 虚怀若谷 移樽就教 不媿下学
造句:
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因为他不耻下问,所以他能把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好。
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容知识。
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你寻找它。在学习上应当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