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原来,花瓣中含有各种色素,正是因为这些色素,才有了花儿的五颜六色。
造就花儿色泽最主要的色素,叫做“花青素”,它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内,控制花的粉红色、红色、紫色及蓝色等颜色变化。花青素很调皮,在不同的环境下,会形成不同的颜色。在酸性溶液中,它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比如一串红等。在碱性溶液中,它呈现蓝色, 碱性较强,会成为蓝黑色, 如墨菊、黑牡丹等。而当它处于中性环境的时候,则是紫色,比如桔梗花等。
更为神奇的是有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三变,比如牵牛花的花瓣在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也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 值产生了变化, 花青素随之变化,而形成的花颜色变化。
花青素虽然神通广大,但花的颜色并不全由它来控制,广泛存在于花瓣中的另一类色素,是类胡萝卜素。这种色素 “色如其名”,呈现出的色彩类似胡萝卜的颜色。目前已发现的类胡萝卜素有600多种以上,不同种类的类胡萝卜素能使花显出黄色、橙黄色、橙红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9色等。比如,黄色的迎春花花瓣内色素的主要成分就有类胡萝卜素。
此外,影响花朵颜色的色素还有类黄酮、醌类色素、甜菜色素等。万紫千红, 五彩缤纷, 主要就是因为,不同植物花朵内的色素成分和比例都不同所造成的。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原因。而绿色花,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由此看来,花朵内的色素对花色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不过,色素并不是影响花色的唯一因素。花瓣组织结构的差异会影响对光的折射、反射,从而影响花朵颜色。同时生态因子也会影响花色,如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养分含量,会影响花瓣细胞的pH值, 酶、糖含量、花青素的稳定性等,进而影响花色素的合成或者导致有些花色素的分子结构改变, 造成花瓣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鲜花的颜色主要由花中的色素知决定。花的色素主要有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类胡萝卜素使花瓣呈现黄色或橙;花青素则使花瓣呈现出红色、蓝色或紫色。
花的颜色的深浅与花瓣中色素的含量有关。此外,有的花颜色多变,则是因为在一天的早、中、晚间,花瓣细胞液碱度不一样而引起的。
扩展资料:
“花卉道”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菊花、凤仙花等。广义的“花卉”指的是凡是花、茎、叶、果或根在形态或色彩上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所以广义的花卉不单包括了草本植物,还包括了乔木、灌木、藤本以及地被植物等。
云南昆明有两个主要的鲜花市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鲜花产地回,一是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二是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这两个市场主要出产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满天星、情人草、答勿忘我等几十种鲜花,大部分鲜花质量在国内属于上乘,同时,两个市场各有特色。
花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是因为不同的植物对阳光的波长吸收不同。阳光有七色,花朵不吸收什么颜色,什么颜色就会反射出来。
自然界中的花卉色彩缤纷,主要是由花瓣中的花青素、类胡萝卜素或类黄酮决定的。
我们实际看到的花瓣颜色和表皮细胞中色素的颜色并非一致,由于有各种结构的细胞和组织将色素包裹在内,光线传播的路径会有所改变,从而会使得细胞内色素的真实颜色在视觉上产生偏差。
科学家曾经对4000多种纯色花进行统计,发现白色花最多,其次是黄色、红色、蓝色、紫色、绿色、橙色、茶色、黑色。
花朵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可以为植物繁殖后代。花用它们的色彩和气味吸引昆虫来传播花粉。一些植物只有小而毫无生气的花瓣,所以它们用有耀眼颜色的叶子或者萼片代替花瓣来吸引昆虫。
扩展资料
纯黑色的花卉非常罕见,有些花的颜色名义上被称为黑色,例如黑牡丹和黑玫瑰,但实际上是较为浓艳的深紫色。
黑色花少见的原因是大自然的生存选择:一是花粉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靠昆虫和自然风作为媒介,风传播花粉的随机性和局限性较大,能顺利授粉的几率较小,所以主要是依靠昆虫的采集来进行传播,而蜜蜂和蝴蝶这些昆虫都喜欢采集颜色艳丽的花卉,黑色花卉并不受昆虫们的“青睐”。
第二个原因是太阳光中有不同波长的光线,光线所含的热量与其波长相关。花卉的花瓣较为柔弱,不耐高温,吸收过多的光线会导致热量含量过高。例如红色和橙色花卉,它们可以将太阳光中含热量较多的红光和橙光反射出去,吸收含热量较少的蓝、紫色光等。而黑色花会吸e68a84e8a2ade799bee5baa6364收所有波长的光线,体内承受的伤害大,较难存活。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自然界有黑色的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