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成语:同流合污 [tóng liú hé wū]
近义词:同恶相济、狼狈为奸、随俗浮沉
反义词:泾渭分明、洁身自好
一、 同恶相济
【全拼】: tóng è xiāng jì
【释义】: 同恶:共同作恶的人;济:助。坏人互相勾结,共同作恶。
【出处】: 《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马超成宜,同恶相济。”
【例子】: 惟此群凶,~。(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2《南史·梁本纪》)
二、 狼狈为奸
【全拼】: 【 láng bèi wéi jiān 】
【释义】: 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例子】: 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的。(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洁身自好jié shēn zì hào
[释义] 洁:沌洁;好:喜爱。保持自百身的清洁;不同流合污。现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不关心大多数度人的利益。
[语出] 《晏问子春秋·内篇问上》:“洁身守道;不同世人陷乎邪。”郭沫若《洪波曲·南京印象·一四》:“象伯夷、答叔齐那样;既不赞成殷纣王;又不赞成周武王;那种洁身自好的态度似乎是无回法维持的。”
[正音] 好;不能读作“答hǎo”。
[辨形] 洁;不能写作“杰”。
[近义] 明哲保身
[反义] 同流合污
【原句】
《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原文】
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抄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 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 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袭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译文】
孟子说:“(这种人,)要批评他,却举不出具体事来;要指责他,却又觉得没什么能指责的;和颓靡的百习俗、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平时似乎忠厚老实,行为似乎很廉洁,大家都喜欢他,他也自认为不错,但是却不能同他一起学习尧舜之道,所以说是‘戕害道德的人’。孔子说过,要憎恶似是而非的东西:憎恶莠草,是怕它淆乱禾苗;憎恶歪才,是怕它淆乱了义;憎恶能说会道,是怕它淆乱信实;憎恶郑国音乐,是怕它淆乱雅乐;憎恶紫色,是怕它淆乱了大红色;憎恶乡原,是怕他淆乱了道德度。君子是要回复到正道罢了。正道的形象树端正了,百姓就会奋发振作;百姓奋发振作,就不会有邪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