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语大世界日期:
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形容差距很小的成语:
1、旗鼓相当
【成语】 旗鼓相当
【全拼】: 【 qí gǔ xiāng dāng 】
【释义】: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出处】: 《后汉书·隗嚣传》:“如令子阳到汉中、三辅,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例子】: 单说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彼此各不相干。(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2、不相上下
【成语】 不相上下
【全拼】: bù xiāng shàng xià
【释义】: 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处】: 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例子】: 他俩年龄相当,个头也~。
3、势均力敌
【成语】 势均力敌
【全拼】: 【 shì jūn lì dí 】
【释义】: 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处】: 《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例子】: 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最终以平局收场。
4、不分伯仲
【成语】:不分伯仲
【读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0音】:bù fēn bó zhòng
【释义】:分不出第一第二。 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出处】:三国·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例句】:两位追求者的才学、家世都一样优秀,不分伯仲,让她不知如何抉择。
半斤八两 棋逢对手
不分胜负试一下
各有千秋、不相上下、平起平坐、分庭抗礼、势均力敌
一、各有千秋 [ gè yǒu qiān qiū ]
【解释】:原意是都有流传下去的价值。后引申为各有所长,各有优点。千秋:流传久远。
【出自】:汉·李陵《与苏武三首》:“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译文】:嘉会很难再次相遇,三年为千秋
二、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解释】: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出自】:唐·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译文】:翳叶抬头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8吃,如饥饿蚕的快,分不出高低好坏。
三、平起平坐 [ píng qǐ píng zuò ]
【解释】: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四、分庭抗礼 [ fēn tíng kàng lǐ ]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出自】:汉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译文】:(子贡)所至,国君没有不平等与平等的礼节。
五、势均力敌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释】: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出自】:唐 李延寿《南史·刘穆之传》:“力敌势均,终相吞咀。”
【译文】:双方势均力敌,最终相互吞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