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1、钱学森(著名科学家、物理学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做出许多开创性贡献。)
2、钱三强(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在“核裂变”方面成绩突出,是许多交叉学科和横断性学科的倡导者。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和“两弹”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3、竺可桢(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是我国物候学研究的创始者、推动者)
4、李四光(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化石新分类标准的提出、中国南方震旦纪与北方石炭纪地层系统的建立、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现与研究是他对地质科学的重大贡献。)
周培源(著名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9、邓稼先(物理学家,在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11、钱伟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5长(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2、严济慈(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
13、吴有训(物理学家,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教育家)
望采纳—3—谢谢
生平简介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商人家中。小学毕业后,华罗庚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读初中时就深深地爱上了数学,并展示出了数学才华。数学老师王维克早年留学法国,学识渊博,他发现华罗庚很有数学才能,于是对他格外精心培养,并经常鼓励他努力攀登数学的高峰。这对华罗庚后来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毕业就失学了。18岁那年秋天,华罗庚刚在金坛中学谋到一个事务员的职位,金坛瘟疫蔓延,华罗庚染上了可怕的伤寒病。当他挣扎着爬起来时,发觉左腿大腿骨弯曲变形,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历史业绩年,华罗庚从上海发行的《科学》杂志上看到一篇数学文章,谈到五次代数方程的解法,作者是一位教授,名叫苏家驹。文章很长,但是华罗庚很快抓住了它的核心,经过独立运算,发现教授错了,于是,他写了一篇题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文章,寄给上海的《科学》杂志,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向鼎鼎大名的数学家挑战了。他那缜密、明快而别具一格的数学论文,第一次公诸于世了。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在《科学》杂志第二期上看到了华罗庚的文章,慧眼识英才,便向华罗庚写了一封信,邀请他来清华工作和深造。此时,25岁的华罗庚已经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他为助教、讲师,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1936年夏天,由该会资助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的论文,已经超过了博士论文的水平。在剑桥大学他未正式攻读博士学位,因而没有得到博士学位。
年,日本全面侵略中国,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迁到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华罗庚由英国回国,任教于西南联大。在这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华罗庚先后写了20多篇论文,并于1941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的手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华罗庚毅然放弃了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登上一艘邮船,1950年3月16日,华罗庚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回国后30多年来,华罗庚先后担任过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并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国家建立科学奖励制度,1957年1月华罗庚获得一等奖,得奖的论文题目是:《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所用的方法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一王(元)方法”。
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等很多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9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华罗庚 这位数学家在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著作的同时,也留下了他自学成才的足迹。1910年,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的一个小县城——金坛。他小时候,家中清贫,父亲在小镇上开了个小杂货铺,代人收购蚕丝,一家人过着半饥不饱的生活。华罗庚上初中时,对数学产生了特殊的兴趣,他的老师王维克很器重这个聪明机灵的少年,常常单独辅导他,给他出一些难题做,这使少年华罗庚得益匪浅。 华罗庚在金坛中学念完初中后,因家里无力再供他上学,只得辍(chuò)学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助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3料理店务。可这位酷爱数学的年青人,人虽然守在柜台前,心里经常琢磨的还是数学。王维克老师借给他几本数学教材: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一本微积分。华罗庚便跟着这几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步入了高等数学的大门。
华罗庚18岁那年,在王维克老师的帮助下,到金坛中学当了一名会计兼管学校事务工作。他曾回忆当时艰难的生活:“除了学校里繁重的事务外,早晚还要帮助料理小店的事务。每天晚上大约8点钟才能回家。清理好小店的帐目之后,才能钻研数学,常常到深夜。”
不久,金坛县流行伤寒,华罗庚不幸染病,卧床半年。后来病慢慢好了,可是左脚却弯曲变形,落了个跛足的终身残疾。
华罗庚在贫病之中刻苦自学,不但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19岁那年,他发觉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写错了。便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叫《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不能成立之理由》,于次年发表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随后,华罗庚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数学论文,署名“金坛人”。
这个在数学论坛上崭露头角的“金坛人”,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注意。当他打听到这个数学奇才原来是个只读过初中的小青年时,深为震惊,便写信邀华罗庚来当时北平的清华大学数学系当管理员。
到清华后,华罗庚的进步更快了。他自学了英语、德语。24岁时,已能用英文写作数学论文。25岁时,他的论文已引起国外数学界的注意。28岁时,他当上了西南联大教授。后来,他又被熊庆来教授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去深造。
华罗庚成功了!在走过坎坷的自学之路后,他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国外数学界这样评价他:“华罗庚教授的研究著作范围之广,足可使他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