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成语大全
朝三暮四 [ zhāo sān mù sì ]
【解释】:原指抄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自】:《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示例】:厘定规则:怎样袭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象现在那样~的。
◎鲁迅《坟·灯下漫笔》
【语法】百: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反复无常的人
近义词:喜新厌旧、朝三暮二、反复无常、朝秦暮楚
反义词:矢志不移、墨守成规度、海枯石烂、海誓山盟
例句
1、学习知不能见异思迁,朝三暮四,而应脚踏实地,锲而不舍。
2、他老是朝三暮四地换工作,怎会有成就?
3、我知道你不是朝三暮四的人,你一定会按照你的诺言办事的。
4、他这个人朝三暮四,做起事来总是虎头蛇尾。
5、他向来厌恶反覆无道常,做事绝对不会朝三暮四的。
拼音: zhāo sān mù sì
出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zd复无常。
典故:春秋时候,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人,非常喜爱猴子。他在家里养了一大群猴儿,时间长了,渐渐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理解主人的想法。他尽量节省家中的用度,买可口的东西喂给这群猴子吃。后来渐渐不支,养不起这么一大群猴子了,于是他便想限制它们的食量。
但又担心猴子们不听从,便骗它们说:"以后内每天给你们的食物,早上是三枚栗子,晚上是四枚栗子,怎么样?"猴子们听了很生气,一个个跳了起来,吼叫不止。养猴人便改口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枚,晚上给你们三枚,行不容行?"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顺从地伏在了地上。
近义词:朝秦暮楚、反复无常
反义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释义: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出处:抄《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扩展资料
原文:
《朝三暮四》
朝代:百先秦
作者:佚名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度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问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
(1)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2)解:了解,理解,懂得。
(3)得公之答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4)俄而:一会儿,不久。